高考物理基礎知識點匯總
1.摩擦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或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靜摩擦力:0m(由物體的運動狀態決定,多為物體間靜平衡或聯合加速、減速等綜合性問題中有關摩擦力的內容,需用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求解)
2.垂直圓周運動的臨界條件:
繩子拉著小球在垂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條件:(或小球在垂直圓形軌道內做圓周運動)
桿拉動小球在垂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的條件:(小球在雙軌道之間做圓周運動)
桿約束:到達最高點:v≥0
注意:如果速度從最高點的零開始增加,球桿對球施加的力會先減小,然后增大。
4.地球靜止衛星的特點是:
①衛星的軌道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衛星軌道平面必須與地球赤道平面重合,衛星以3.1km/s的速度固定在赤道上空。
10. 一球從傾斜角為α的斜面上的A點水平拋出,速度為v0,落至斜面上的B點。求:SAB
14. 波圖像、振動圖像
振動過程與波的形成過程:質點振動方向、波的傳播方向、波形的關系
受迫振動頻率特性:f=f驅動力
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體共振的預防與應用
波速公式 = S/t = λf = λ/T:波在傳播過程中,一個周期向前傳播一個波長
聲波速度(空氣中)20℃:340m/s
聲波是縱波,磁波是橫波
傳播取決于介質: > > vgas
磁波傳播不依賴于介質,在真空中傳播最快
磁波速度v = c/n(n為折射率)
波發生明顯衍射的條件:障礙物或洞口的尺寸小于波長,或相差不大
波干涉的條件是:兩束波具有相同的頻率和恒定的相位差
注:(1)波峰與波谷的交接處為加強區,波峰與波谷的交接處為弱化區。
(2)波只傳播振動,介質本身不隨波遷移。它是一種傳遞能量的方式。
(3)干涉和衍射是波獨有的特性
(4)振動圖像與波圖像應掌握的要點
15、實用機械(發動機)在起動時,以恒定輸出功率運轉時,各物理量的變化過程:
16.動量和動量守恒定律:
動量 P = mv:方向與速度相同
沖量 I = Ft:方向由 F 決定
動量定理:合力對物體的沖量等于物體動量的增加量
= △P, Ft = mvt - mv0
動量定理注釋:
①為矢量形式;
②研究對象為單個對象;
③計算合力和動量的變化時,必須按同一正方向分析。大綱的要求有所強化,必須能理解和計算。
動量守恒條件:
①系統不受外力作用或系統所受外力為零;
②前內側>后外側;
③某方向的合力為零。
動量守恒的應用:核反應過程、反沖、碰撞
應用公式注意:
①設定正方向;
② 速度必須相對于同一參考系,通常是相對于地面的速度
18.函數關系,能量守恒
功 W = F cos α,F:恒定力(N)S:位移(m)α:F 和 S 之間的角度
機械能守恒條件:只有重力(或彈簧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
應用公式注意:
①選擇零位參考平面;
②由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的機械能守恒;
方法:把握過程(分析所做的功)、把握狀態(分析動能的變化)
注意:它更常用于復合場或尋求用可變力做功時。
能量守恒定律:△E減=△E加(電勢能、重力勢能、動能、內能、彈性勢能)。分析電磁感應現象中的電熱時,通常可利用動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的方法。
19、牛頓運動定律:用運動和力的角度分析問題,是一種基本方法。
(1)在圓周運動中的應用:
a. 繩軌(管),垂直平面上最高點和最低點,F方向(臨界條件)
b.人造衛星,天體運動,F方向=F軸(同步衛星)
c. 均勻磁場中的帶電粒子,f=F
(2)處理連接組問題:隔離方法與整體方法
(3)超級與失重,a↓失重,a↑超級(只看加速度方向)
電場線的特性與場強、電勢的關系:
①某點處電場線的切線方向,為該點電場強度的方向;
②電場線的疏密程度表示場強的大小,電場線越密??,電場強度就越強。
③電場線始自正電荷,終止于負電荷,不能相交。
④電勢必沿電場線方向減小
等勢面的特點:
注意點電荷(同心圓)的等勢面的特點,以及同號等量電荷和異號等量電荷的電場線和等勢面的特點。
① 在同一等勢面上任意兩點之間移動一個電荷時,電場力所作的功為零;
②等勢面垂直于電場線,等勢面越密集(等勢面電位差相等),電場強度就越強;
③電勢沿電場線方向逐漸減小。
注:當電容器接入靜電計時,靜電計的傾角大小就表示電容器兩極板之間的電位差U。
大綱新增知識點:電容器具有通高頻、阻隔低頻的特性,或者說:阻隔直流、通交流的特性
電容器處于直流電路中時,其特性為:
①相當于斷路器
②電容器兩端電壓是與其并聯的電容器兩端的電壓。
③當電容器兩端電壓發生變化時,電容器將進行充電和放電,要求判斷充電和放電電流的方向,以及充電和放電電量的大小。
23.電場力做功的特點:
①電場力所作的功只與起止位置有關,與路徑無關
25. 元電荷:1.6×10-19C
26. 帶電粒子(不考慮重力):電子、質子、α粒子、離子。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不考慮重力,但考慮質量。
帶電粒子:液滴、灰塵、小球、油滴等一般不能忽略重力。
27.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中運動
在電場中
加速度-勻速變化直線
偏轉-平行運動
圓周運動
磁場中的勻速直線運動
注意:
(1)若面積不變,磁場發生變化,在Bt圖中均勻變化,則感應電動勢的平均值等于瞬時值,電動勢為常數
(2)若面積不變,磁場在Bt圖中變化,且變化不均勻,則斜率越大,電動勢越大
感應電動勢瞬時值:ε=BLv,L⊥v,α為B與v的夾角,L⊥B
方向可以用右手定則確定
34.自感現象
L單位H,1μH=10-6H
自感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總是阻礙原線圈中電流的改變
自感線圈的電阻很小,所以在時間上有所滯后。
K閉合現象(見上圖)燈光先亮,然后逐漸變暗
K斷線現象(見上圖)
燈變得比以前亮,然后逐漸熄滅(這種現象需要燈的電阻小于線圈的電阻,為什么?)
新增內容:講解日光燈啟動與發光問題,以及電感線圈通低頻、阻高頻的特性。
35.楞次定律:
內容: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理解感應電流的作用總是與感應電流的原因相反(阻礙)
①感應電流的作用阻礙了相對運動
W 表示:外界對氣體做功,體積減小
Q>0 表示:吸熱
△E>0表示:溫度升高,分子平均動能增大
新增內容:熱力學第二定律:熱量不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轉移到高溫物體。或者:機械能可以完全轉化為內能,但內能不能完全轉化為機械能,機械能具有方向性。或者:這表明第二類永動機無法實現
課程大綱新增:絕對零度無法達到(0K為-273℃)
50.分子運動理論:
溫度:平均動能的標志
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T和v質量有關。
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的內能由其溫度(T)決定。
尺寸比較:
折射率:n紅紫色大于
頻率:ν紅色ν紫色小于
波長:紅色和紫色
傳播速度:v 大于紅色和紫色
臨界角正弦值:sinc紅紫大于
光子能量:E 紅紫
提示:E = hνν——光子頻率
教學大綱新增內容:臨界角的計算要求
全反射條件和現象:
① 光從密度較大的介質傳播到密度較小的介質
②入射角大于臨界角
③光纖是光的全反射的實際應用,海市蜃樓——空氣中的全反射現象
54.光的干涉的條件:兩束具有相同振動方向、相同頻率、且具有恒定相位差的波的疊加
單色光干涉:中心明亮,明暗交替,等距條紋
如:紅光或紫光(紅光條紋寬度大于紫光)
條紋中心距
應用:薄膜干涉,干涉法檢查平面增透膜的厚度為膜中綠光波長的1/4,即增透膜厚度d=λ/4
當障礙物、孔洞或狹縫的尺寸與光波的波長相似時,就會發生光的衍射現象。
白光衍射現象:中心為明亮條紋,兩邊為彩色條紋
單色光衍射現象不同于干涉:中心的明亮條紋向兩端逐漸變窄、變暗。
衍射現象:泊松亮點、單縫、單孔衍射
55.光子能量:E=hνν——光子頻率
56.光電效應:
①光電效應的瞬時性
②飽和光電流與入射光的強度有關
③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隨入射光頻率的增加而增大
④ 對于金屬來說,當入射光頻率大于極限頻率時,就會發生光電效應
教學大綱新增內容:hν=W逸+Ekm
57.電磁波譜:
注:①各種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相同,c=3.00×108米/秒
②各種電磁波進入介質后,其頻率不變光電效應公式總結,但其波速和波長減小。
③真空中c=λf,介質中v=λ'f
無線電波:由振蕩電路中自由電子的周期性運動產生,具有很強的波動性,用于通訊、廣播、雷達等。
紅外線:原子外層電子受激發而產生的射線,有顯著的熱效應和衍射現象,用于加熱、紅外遙感、照相等。
可見光:原子外層電子受激發時產生,能引起視覺,用于攝影、照明。
紫外線:原子外層電子受激發產生的光,具有顯著的化學效應,用于消毒、殺菌、激發熒光等。
X射線:原子內層電子受激發產生的射線,具有熒光效應,穿透力強,可用于透視人體、檢測金屬瑕疵。
λ射線:原子核激發時產生,穿透能力最強,用于檢測和治療。
教學大綱新增內容:物質波。任何物質都具有波的特性。
教學大綱新增內容:多普勒效應、示波器及其使用、半導體應用
了解其內容:當觀察者與波源的距離改變時,接收到的頻率會發生變化,距離近則頻率高,距離遠則頻率低。
58.光譜和光譜分析:
定義:按頻率順序排列的有色光散射所形成的光帶。
連續光譜:產生發光固體、液體、高壓氣體(熔融鋼、白熾燈)
光譜形狀:包含從紅色到紫色各種顏色的連續光帶
亮線光譜:產生熱稀薄氣體或金屬蒸氣的發光,例如光譜管中稀薄氫氣的發光。
光譜線形:深色背景上出現一些不連續的亮線。
吸收光譜:高溫物體發出的白光穿過低溫氣體,部分波長的光被吸收。
光譜線形:在連續光譜的背景下有不連續的暗線,太陽光譜
聯系:光譜分析——使用明線光譜中的亮線或吸收光譜中的暗線
①每個原子都有自己特定的亮線光譜和吸收光譜。各種原子發射出的光的頻率和其所能吸收的光的頻率相同。
② 各類原子吸收光譜中的每一條暗線都與原子亮線光譜中的一條亮線相對應
③亮線光譜和吸收光譜都稱為原子光譜光電效應公式總結,又稱原子特征譜線
59.光子輻射和吸收:
① 如果光子的能量值恰好等于兩個能級之差,它就會被原子吸收,發生躍遷;否則,它就不會被吸收。
②光子能量只需大于等于13.6eV就能被基態氫原子吸收并電離。
③激發態的原子不穩定,會自發躍遷到基態。大量激發原子發出的光是其整個光譜。
例如:原子從低能態躍遷到高能態時,動能、勢能、總能量如何變化?是吸收光子還是發射光子?電子動能Ek減小,勢能Ep增大,原子總能量En增大,同時吸收光子。
物理事實:阿爾法粒子散射實驗表明,原子具有核結構,原子核很小,攜帶全部正電荷,集中了原子的幾乎所有質量。
現象:絕大多數α粒子按原方向向前運動,少數α粒子發生偏轉,極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角度偏轉,有的甚至被反彈回來。
64.原子核衰變中哪兩個守恒定律成立:質量數守恒定律和核電荷數守恒定律(存在質量損失)?
解決此類問題應適用哪兩條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動量守恒定律
65. 衰變會產生哪三種物質,α、β、γ?
對于tgα=r,tgβ=R,點A表示當外接電阻為R時,端電壓為U,主電流為I。
73、平行玻璃磚:光線穿過平行玻璃磚時,傳播方向不改變,但會發生側向偏移。側向偏移量d的大小取決于平行板的厚度h、平行板介質的折射率n和光線的入射角。
74、棱鏡:光線經過玻璃鏡兩次折射后,出射光在棱鏡底部偏轉。偏轉角度與棱鏡材質有關,折射率越大,偏轉角度越大。由于同一介質對不同顏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不同顏色光的偏轉角度也不同,形成色散現象。
75.分子大小計算:實例分析:
只要知道下列哪組物理量,就可以計算出氣體分子之間的平均距離
①阿伏伽德羅常數,氣體的摩爾質量和質量;
②阿伏伽德羅常數,氣體的摩爾質量和密度;
③阿伏伽德羅常數,氣體的質量和體積;
④氣體的密度、體積和摩爾質量。
分析: ①每個氣體分子所占平均體積:
選項 2
估算氣體分子之間的平均距離時,需要計算1摩爾氣體的體積。
A.選項①中,1mol氣體的體積無法用摩爾質量和質量計算,所以不選選項①。
B.選項③中,無法根據氣體的質量和體積計算1mol氣體的體積,所以不選選項③。
80.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應用
基本思想:解決電源計算,找等效電路,處理研究對象的力與運動的關系,作用與能量轉換與守恒的關系。
問題1: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均勻磁場中,有一個匝數為n、電阻為r、面積為s的線圈。與其串聯一臺額定電壓為U、額定功率為P的電動機,電動機電阻為R。若要電動機正常工作,線圈的角速度為多少?若旋轉一圈,整個電路會產生多少熱量?
用途:交流電、非純電阻電路
希望同學們好好復習,重視基礎,落實基本功,認真總結各市模擬試題,取得最后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