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良師益友談育兒”,分享你的學習心得,共同享受快樂學習生活。
中考將近,各科復習到了最后的沖刺階段。初中物理雖然只學了兩年,但知識點卻非常多,所以復習的時候一定要分類整理,逐一分解,這樣才能在物理考試中保持思路清晰、方法準確,拿下好的物理成績,為中考總分做出貢獻。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主要由力學、聲學、光學、運動學、電磁學、物理狀態變化等部分組成。其中力學是最基礎的,知識點也是最多的。下面我們來梳理一下力學部分的基礎知識點。
第一、重力
概念:物體由于地球引力而產生的力。
受力分析:所有物體都要受重力,重力方向垂直向下,重力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計算公式:G=mg。
二、壓力
概念:兩個物體接觸面上產生的垂直力,一般是由于物體的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于物體所引起的。
受力分析:需注意壓力方向垂直于接觸面,且壓力的大小與重力或外力的大小有關。
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與壓強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注意這里的受力面積必須是指兩個物體相互接觸的面積。計算公式為:P=F/S。
三、摩擦
概念: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有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阻礙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力有靜摩擦力。
受力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平行于兩物體接觸面,而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兩物體間的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度有關。靜摩擦力的大小與作用在物體上的外力大小有關。
要特別注意靜摩擦力。當兩個物體不發生相對運動時,通常是因為外力的作用,才使得兩個物體發生相對運動。當外力小于最大靜摩擦力時,兩個物體不發生相對運動;當外力增大到超過最大靜摩擦力時,兩個物體就會發生相對運動,靜摩擦力就轉化為滑動摩擦力。根據二力平衡條件,物體在靜止時,處于力的平衡狀態。因此,物體的靜摩擦力等于外力,并且會隨著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四、液體壓力
概念:液體自身重力產生的壓力。
計算公式:P=ρgh,所以液體壓強和液體的密度、深度有關,液體在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同一高度處液體壓強相等。
注意:
1. 如果計算液體中某一點的壓力P初中知識點物理,則使用公式P=ρgh初中知識點物理,其中h表示從液體表面到液體中某一點的高度。
2、液體對容器底部施加的壓強,根據公式F=PS,P=ρgh,所以F=ρgSh,因為G=mg=ρgV。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液體對容器底部施加的壓強不一定等于液體自身的重力,如果是圓柱形容器Sh=V,那么兩者相等,否則就不一定相等。
5. 大氣壓力
概念:空氣的重量產生的壓力。某一地點的氣壓與該地點的溫度和海拔高度有關。海拔越高,氣壓越低。在開放的環境中,氣壓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在封閉的環境中留學之路,氣壓隨溫度升高而升高。
計算:1標準大氣壓=1.013×105Pa=760毫米汞柱產生的壓力
6.浮力
概念:任何物體浸入液體中都會受到液體產生的垂直向上浮力的作用。
計算:F=ρgV,其中V表示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或者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
受力分析:
1、物體在水中一般有三種狀態:漂浮、懸浮、下沉。物體處于漂浮狀態時,F=G,物體的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物體處于懸浮狀態時,F=G,物體的密度等于液體的密度;物體處于下沉狀態時,F
2.當物體浸入水中時,若F>G,即液體的密度大于物體的密度,物體就會漂浮;若F=G,即物體的密度等于液體的密度,物體就會懸浮;若F
總之,只有牢牢掌握力學基礎知識,才能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靈活解決問題,從而在物理力學考試中取得更高的分數,確保中考物理考試成績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