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初步認識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聚焦: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難點:平面鏡成像原理和實像概念。
教學過程
學習指南一: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獨立預覽】
閱讀課本第77、78頁內容,完成下列填空題:
1、平面鏡所成的像等于物體到鏡子的距離。
2.圖像與物體大小相同。
3、物像連線垂直于鏡面。
【小組討論】
做教材第77頁的探究實驗(如圖)。
1、在玻璃板前放一根蠟燭,可以看到蠟燭在玻璃板后面有一個影像。
2. 取另一根相同的蠟燭并將其連接到玻璃板后面。 您可以看到玻璃板前的蠟燭與上面看到的蠟燭圖像完全重合。 這意味著當平面鏡成像時,圖像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大小。
3、記下玻璃板前后蠟燭的位置,用刻度尺測量玻璃板上方的蠟燭到玻璃板前面的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求出即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相等),物像連線垂直于鏡面。
【老師來電】
1、做平面鏡成像實驗時,應注意以下細節:選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玻璃板要薄且垂直于臺面。 用于替換圖像的蠟燭無法點燃。
2. 由于蠟燭穿過玻璃板形成的圖像的位置和大小不易確定,本實驗采用“替換法”,用另一根與原蠟燭一樣大的蠟燭代替圖像,從而學習物體圖像的大小和距離等知識。
【賽道訓練】
1、凈高1.75m的小剛站在垂直平面鏡前1.5m處,鏡中的人像距離自己3m。 如果他連接鏡子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等于”)。
2、小峰在做“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時,將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拿兩根相同的蠟燭A和B豎放在桌面上,點燃玻璃蠟燭A板的正面與蠟燭 B 相連,直到它看起來與蠟燭 A 的圖像完全重合,如圖所示。 在這個實驗中:
(1) 使用兩根相同的蠟燭的目的是比較圖像與物體大小的關系。
(2)尋找蠟燭圖像的位置時,眼睛要觀察蠟燭A的兩邊(填“A”或“B”)。
(3) 取下蠟燭B,在原位置放一塊光屏,光屏接收不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的(填“實”或“虛” ) 圖像 。
學習指南2:平面鏡形成的實像
【獨立預覽】
閱讀課本第78頁平面鏡成像實驗原理是什么,完成下列填空題:
1、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理。
2. 入耳的光雖然是由反射光的反向延長線相交產生的,但好似來自平面鏡后的影像。
平面鏡成像實驗專題案例之二
【立體靶】
平面鏡成像研究案例
1、了解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知道平面鏡具有成像和改變光路的作用,能畫出簡單的光路圖,能簡單描述平面鏡的成像原理,能區分虛像和實像。 2、通過實驗探究像物與平面鏡的距離、像物的大小、像物的左右關系,總結出平面的成像特性鏡子。 根據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可以設計制造生產和生活中的實用器具。
3、能夠積極參與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研究,應用平面鏡的成像特性,說明其在日常生活、生產和科研中的廣泛應用。
【教材解析】本節教材由兩部分組成:平面鏡成像定律的應用、各類反射鏡。 中共安排了兩個活動和一個信息鏈接。 主要是通過實驗探索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過程與結果并重。
【教學重而難】
1.要點: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知道平面鏡具有成像和改變光路的作用,能畫出簡單的光路圖,能簡單描述平面鏡的成像原理,能區分虛像和實像。 2. 難點:通過實驗探究像物與平面鏡的距離、像物的大小、像物的左右關系,總結出像物的成像特點。平面鏡。 根據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可以設計制造生產和生活中的實用器具。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觀察交流法、歸納總結法。
【教學用品】平面鏡、蠟燭(兩根相同)、玻璃板、光幕、凸面鏡和凹面鏡。
【教學過程】
1. 新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我們每個人都用過平面鏡。 你用平面鏡做什么? 你知道什么樣的全身鏡叫平面鏡嗎? 讓中學生回答。
板書:3.3平面鏡成像
2.新課教學
(1)探索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認識平面鏡讓中學生結合P51圖3-26閱讀課文,認識平面鏡。
2、活動一:觀察鏡子前的影像結合P52圖3-27,認真觀察并回答文中問題。 特別是第二個問題,中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回答:走進去,形象變大; 走開時,圖像變小。
強調:為了準確無誤地找出真實的圖像,必須了解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3. 活動二:探索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選擇設備:根據需要。 思考: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做實驗呢?
2) 進行實驗:按照P53的步驟進行。 注意仔細觀察、思考、回答。 根據實驗觀察,讓中學生自己總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填空。 現在,你能回答以上問題的答案嗎? 請中學生閱讀課文方框內的內容。 師生共同總結。
3)指導中學生閱讀課文,認識虛像和實像的含義。 平面鏡形成實像。
(2)平面鏡成像定律的應用 引導中學生通過自學課文??,了解平面鏡成像定律的相關應用。 結合P54的圖3-31,了解潛望鏡的工作原理。 師生共同總結了平面鏡的作用:成像和改變光路。
(3) 各種鏡子 讓中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凹面鏡和凸面鏡的成像特性及其應用。 3.小結 學完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讓中學生系統地總結本節所學的知識。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自評與作業”。 2.做好本節的基礎訓練。 五、反思 在本節教學過程中,少數朋友對“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探索過程設計不夠周密,考慮不夠全面,導致操作過程和實驗效果不盡如人意功效。 另外,在練習中,還有一些朋友對平面鏡像的繪制意識不強,細節不到位,現象粗心大意。 下節課補充改正的。
平面鏡成像實驗專題案例之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 了解平面鏡如何形成實像以及實像是如何產生的。
3、了解平面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成像現象。
2.工藝與技巧
1、體驗“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完整實驗探索過程,培養初步的實驗探索能力,進一步理解“轉換法”在化學實驗中的重要作用。
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真實圖像的意義。
三、情緒心態與價值觀
1、在實驗探索過程中展現化學現象的美與和諧,體驗成功的喜悅。
2、通過了解平面鏡的應用,初步了解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讓中學生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并能用它來解決相關的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
認識“虛像”。
【實驗設備】平面鏡、玻璃板和支架、兩支蠟燭、刻度尺、白紙
【其他教學資源】小組收到的PPT教學講義、投影儀、實驗報告
【教學流程圖】
【排版設計】
3. 平面鏡成像
一、觀察與思辨:圖像與物體的關系
大小相等(近大遠小),左右相對,等距,豎連...
2.實驗:轉換法
3.結論:大小相等
圖像和對象
左右相反
與鏡子的距離相等
直線垂直于鏡面
【教學過程】
1.有趣的教程
1.組織教學: 朋友們好! 很高興明天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習。 首先感謝大家配合我完成本班的學習任務。 為了表達我的敬意,我先給你講個故事好嗎? (好的)
2、故事簡介: 從前,山上有一只兇猛的老虎,它捉弄著山中大大小小的昆蟲。 那天,小蟲們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對付老虎。 聰明的小猴子翻了個白眼,想起來了:“好吧,對付老虎我有辦法,聽我的好消息就可以了。” 猴子出發 來到老虎家,“咚”的一聲猴子敲了敲門,誰呀? 老虎,它說要和你打,把你趕出這山。 我覺得三十六計最好,你趕緊跑。 于是猴子帶著老虎來到山腳下的小河邊,猴子指著大海說:“大人快看?!?老虎看了看水底,說:“哇,真的有老虎,吹胡子還敢撅嘴”說著,老虎用一個標準的潛水動作跳了下去……
3. 引題:說到這里平面鏡成像實驗原理是什么,我們也來看看當時的情況(幻影kt板是一張老虎倒影在水邊的圖),請問:真的還有一個嗎老虎在水底? (沒有)老虎看到了誰? (一些回答)是老虎本身嗎? 它是什么? (是老虎的形象)對了,是老虎在海面上產生的形象。 那么,在生活中,不僅可以對海面進行成像,還有哪些物體可以這樣成像呢? (全身鏡、光滑銅面、玻璃、地磚等)。 請看圖(穿衣鏡、水面、玻璃、地磚等圖像的多媒體解讀),這些物體的共同特點是它們的表面非常平整光滑。 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都可以稱為平面鏡。 在本課中,我們將學習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板書題目)
2. 民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