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32-是帶兩個電荷當然要乘上2啦,后面是Na2CO3嘛,本來c(Na+)=2c(CO32-),只是CO32-又有一部分變成其他東西而已,加上去就行了
HCO3-是由CO3水解得到的
原子守恒和質子守恒是不一樣的,質子守恒專指H+、OH-的關系。
第一個顯然是電荷守恒啦,左邊是正電荷,右邊是負電荷。
第二個是物料守恒,左邊是Na,右邊是CO32-,他們倆是2:1的。
第三個是質子守恒,左邊是水電離出的OH-,右邊是水電離的H+。前提是原來的物質中不帶有這兩種離子,這樣的話就可以認為OH-和H+都是由H2O提供的,因而相等
希望幫到你,望采納!
我不是特別清楚所謂的碳酸的三大守恒是什么,可能是不同地區稱呼的問題。我把我知道的關于這個問題的信息整理一下,希望能夠有幫助,你說的三大守恒應該就在里面:
一般化學平衡中經常遇到的守恒:物料守恒(某種元素的物質的量要守恒),電荷守恒(反應前后電荷數守恒,或體系中正電荷數與負電荷數必然相等,因為體系需要呈電中性),質子守恒(得到的質子數等于失去的質子數)
對于碳酸溶液中會發生的可逆反應:
碳酸的第一步電離:H2CO3 ==(可逆)== H+ + HCO3-
它的變性,HCO3-的水解:HCO3- + H2O ==(可逆)== H2CO3 + OH-
碳酸的第二步電離(碳酸氫根的電離)HCO3- ==(可逆)== H+ + CO3 2-
它的變形(對于碳酸溶液來說幾乎不存在),碳酸根的水解:CO3 2- + H2O ==(可逆)== HCO3- + OH-
碳酸的分解:H2CO3 ==(可逆)== H2O + CO2 (非碳酸溶液一般不考慮,因為這個通常已經考慮到了碳酸電離的第一步常數里)
然后,在含有NaHCO3、Na2CO3等的溶液中,也會存在上述的守恒。
例如在Na2CO3溶液中:
由物料守恒:c(Na+) = 2[c(CO3 2-) + c(HCO3-) + c(H2CO3)] (注:一般不考慮碳酸分解)
由電荷守恒:c(H+) + c(Na+) = 2c(CO3 2-) + c(HCO3-) + c(OH-)
由質子守恒(實際上可以由物料和電荷守恒聯立推出,所以不一定必須熟練掌握):c(H+) + c(HCO3-) + 2c(H2CO3) = c(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