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爾法是一種銀量沉淀滴定法,用鉻酸鉀做指示劑
原理:在含有Clˉ的中性或弱堿性溶液中,以K2CrO4作指示劑,用AgNO3標準溶液滴定Clˉ。由于AgCl的溶解度比AgCrO4小,根據分步沉淀原理,溶液中實現析出AgCl白色沉淀。當AgCl定量沉淀完全后,稍過量的Ag+與KCrO4-生成磚紅色的Ag2CrO4沉淀,從而指示站點的到達。
主要用于測定氯化物中的Clˉ和溴化物中的Brˉ
詳解:
以K2CrO4為指示劑 (一)原理:以AgNO3標準溶液測定Cl-為例 終點前:Ag++Cl-=AgClˉ(白色)Ksp=1.8×10ˉ10 終點時:2Ag++CrO42-=Ag2CrO4ˉ(磚紅色)Ksp=2.0×10ˉ12 沉淀的溶解度S:SAgCl 1.34×10-5mol/L二甲基二碘熒光黃>Br->曙紅>Cl->熒光黃或二氯熒光黃 計量點附近終點出現的早晚與溶液中[CrO42-]有關: [CrO42-]過大------終點提前------結果偏低(-TE%) [CrO42-]過小-------終點推遲------結果偏高(+TE%) (二)指示劑用量(CrO42-濃度) 理論計算:在計量點時,溶液中Ag+物質的量應等于Cl-物質的量 銀量法
若計量點時溶液的體積為100ml,實驗證明,在100ml溶液中,當能覺察到明顯的磚紅色Ag2CrO4ˉ出現時,需用去AgNO3物質的量為2.5×10-6mol,即 公式
實際滴定中:因為K2CrO4本身呈黃色,按[CrO42-]=5.9×10-2mol/L加入,則黃顏色太深而影響終點觀察,實驗中,采用K2CrO4濃度為2.6×10-3mol/L~5.6×10-3mol/L范圍比較理想。(計算可知此時引起的誤差TE<±0.1%) 在實驗中:50~100ml溶液中加入5%K2CrO41ml。三)滴定條件 1.溶液的酸度 通常溶液的酸度應控制在pH=6.5~10(中性或弱堿性), 若酸度高,則: Ag2CrO4+H=2Ag++HCrO4- Ka2=3.2×10-7 2HCrO4-?Cr2O72-+H2OK=98 若堿性太強:2Ag++2OH-2AgOH=AgO↓+H2O 當溶液中有少量NH3存在時,則應控制在pH=6.5~7: NH3++OH-NH3+H2O=Ag+Ag(NH3)2 2.沉淀的吸附現象 先生成的AgCl↓易吸附Cl-使溶液中[Cl-]↓,終點提前,滴定時必須劇烈搖動。AgBr↓吸附更強。 3.干擾離子的影響 ①能與Ag+生成沉淀的陰離子(PO43-、AsO43-、SO32-、S2-、CO32-、C2O42-) ②能與Cr2O72-生成沉淀的陽離子(Pb2+、Ba2+) ③在弱堿性條件下易水解的離子(Al3+、Fe3+、Bi3+) ④大量的有色離子(Co2+、Cu2+、Ni2+)都可能干擾測定,應預先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