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是物理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力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關鍵步驟。然而很多同學在做力分析的時候,由于耐心不足,知識點薄弱,經(jīng)常會犯一些錯誤,有的同學甚至不知道如何做力分析。肖劍老師為同學們整理了三種突破力分??析的方法,一起來學習吧。
1. 用“假設法”判斷彈力的有無及摩擦力的方向
1. 用“假設法”判斷是否有彈力。可以先假設有彈力網(wǎng)校頭條,再判斷是否符合研究對象狀態(tài)的實際情況;也可以想象把與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抽空”,看是否符合實際情況。研究對象是否能保持原有狀態(tài),如果能,說明它與接觸物體之間沒有彈力;如果不能,說明它與接觸物體之間有彈力。
2. 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及方向,可以假設物體間的接觸面是光滑的,根據(jù)有無相對滑動、滑動方向是否一致,可以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及方向。
方法改進
1.確定靜摩擦方向的方法——假設法;
2. 如何判斷是否存在彈性
(1)條件法:根據(jù)物體是否直接接觸,發(fā)生彈性變形來判斷是否有彈力高中物理受力分析50題,此方法常用于判斷變形比較明顯的情況。
(2)假設法:對于變形不明顯的情況,可以假設兩個物體之間沒有彈力,看物體是否能保持原來的狀態(tài),如果運動狀態(tài)沒有變化,那就沒有彈力,如果運動狀態(tài)變化,那就沒有彈力,那么這里就一定有彈力。
(3)狀態(tài)法: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利用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或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判斷彈力是否存在。
(4)替換法:可以將變形不明顯的硬質施力物體替換為容易變形的軟質物體,看是否能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2. 解決動平衡問題的方法
所謂動態(tài)平衡問題,是指通過控制一定的物理量,使物體的狀態(tài)緩慢改變的過程,而物體在此過程中始終處于一系列的平衡狀態(tài),解決動態(tài)平衡問題的基本思路是對物體施加力,進行分析,化動為靜,靜中求動。
規(guī)則摘要
1.分析法:對研究對象的任意狀態(tài)進行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找到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再根據(jù)自變量的變化來確定因變量的變化。
2、圖解法:在并發(fā)力的平衡中,有些題中常有“慢”字,表示物體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圖解法常用于解決動態(tài)平衡問題,圖解法是分析物體所受的力(一般以三個力為基礎,若其中一個力大小方向不變,另一個力方向不變,則可畫出這三個力的閉合矢量三角形,以分析力的變化情況。圖解法也常用于解決極值問題。
三、整體方法和隔離方法在平衡問題中的應用
1.整體方法是指將相互關聯(lián)的對象視為一個整體的方法。整體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它只需要分析整個系統(tǒng)與外界的關系,而避免了系統(tǒng)內部復雜的相互作用。
2、隔離法是指把一個對象從周圍的對象中孤立出來,單獨進行分析的方法,隔離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把系統(tǒng)中各個對象的狀態(tài)、該對象狀態(tài)變化的原因,以及對象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等分析的十分清楚,表達的十分清楚。
3、在研究物理系統(tǒng)的平衡時,一般先選取整體作為研究對象高中物理受力分析50題,研究外力對整體的約束關系。當無法確定力的大小或需要進一步研究整體內部的力時,需要將對象孤立出來進行研究。孤立法是高考的熱點,應引起重視。
以上就是力的分析的基本方法,今晚簡單學網(wǎng)還邀請了帥哥高世龍老師來給大家直播
整體隔離的思想是解決多個物體受力分析問題的巧妙方法
不要錯過!
提前透露一下直播重點↓
1. 如何分析堆疊物體之間的摩擦力?誰來做?如何做?
2.分類討論思想在力分析問題中的應用。
3、整體法、隔離法兩大法寶,幫你快速判斷壓力形勢,給你不一樣的思路。
時間安排在:今天晚上(周六)19:00。本次直播免費,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聽課!
此外,本周末,簡單學網(wǎng)還為高中生準備了以下三場免費直播,有需要的同學可長按下方二維碼提前報名。
免費收聽
物理直播課
課程:用整體隔離的思想解決多個物體的受力分析問題
年級:高一
指導老師:高世龍
直播時間:2019年11月16日19:00
直播地址:
長按上方二維碼即可免費學習
課程:了解氣候類型的判斷、特征和成因
年級:高三
指導老師:鮑成婷
直播時間:2019年11月16日19:00
直播地址:
長按上方二維碼即可免費學習
課程:序列
年級:高二、高三
主講人:王晨老師
直播時間:2019年11月16日20:00
直播地址:
長按上方二維碼即可免費學習
課程:高中語法系列:定語從句(關系副詞)
年級:1、2、3 年級
主講人:張益豪先生
直播時間:2019年11月17日10:00
直播地址:
特別提醒:本次直播沒有回放
長按上方二維碼即可免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