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彈力是如何產生的;(2)掌握彈力產生的條件網校頭條,彈力的三要素;(3)了解胡克定律及其實際應用的條件,物理教案-彈力。
[上課時間] 1節課
[教學方法] 實驗法、講解法
【教具】鋼尺、彈簧、砝碼(鉤子)等。
【教學過程】
1. 復習題
1.引力是如何產生的?它的方向是什么?
2.復習初中內容:變形;彈性變形。
2. 新課程教學
從復習過渡到新課并演示(板書)
1. 變形
(1)變形
(2)彈性變形
演示圖1中的實驗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請仔細觀察并回答以下問題。
①重物受到哪些力的作用?(重力和支撐力,這兩個力是平衡的。)
②誰給重量加上了支撐力?(鋼尺)
③鋼尺為什么能起到支撐重物的作用?(鋼尺有彈性變形)
這導致:
(二)彈性
(1)彈力:物體發生彈性變形,就會對與其直接接觸的物體施加一個力,這種力叫做彈力。
繼續針對上面的實驗提出問題: ④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支撐力是一種什么樣的力?
⑤ 當在鋼尺上放置重物時,鋼尺會彎曲。為什么?(重物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接觸鋼尺,產生輕微的變形,對鋼尺產生向下的彈力,或壓力。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彈力”)
可以看出,壓力支撐力為彈力。進一步分析可知:
(2)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直接接觸,發生彈性變形。
(3)彈力的方向
問題:一本課本放在桌子上,書本對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書本的支撐力分別是什么力?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分別是什么?方向是什么?
與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①壓力方向始終垂直于支撐面,指向接受力的物體(被壓縮的物體)。
②支撐力的方向始終垂直于支撐面,指向接受力的物體(被支撐物)。
問題:燈泡對導線產生的拉力和導線對燈泡產生的拉力分別是什么樣的力?
受力物體和施加力的物體分別是什么?它們的方向是什么?
分析、討論、總結。
③繩索的拉力是繩索對被拉物體的彈力,其方向始終是沿著繩索,且與繩索收縮的方向一致。
3.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與變形量有關,對于同一物體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變形量越大,彈力也越大。彈簧的彈力與變形量的關系為:
在彈性限度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x成正比,即:f=xx。式中k稱為彈簧的剛度系數,單位:N/m。由彈簧本身決定,不同彈簧的剛度系數一般不同。此規律是由英國科學家胡克發現的,稱為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適用條件:只適用于伸長或壓縮變形。
3. 總結
4. 學生練習:閱讀文本。
5. 家庭作業:(1)(3)(5)與學生討論。將(2)(4)寫在他們的家庭作業本上。
【八年級物理教案:彈力】相關文章:
1.“降落傘”八年級物理教案
2. 八年級物理課程計劃中的溫度測量
3.八年級物理教案設計
4. 八年級物理彈性教學計劃
5. 八年級漢語《海燕》教案
6. 八年級《海燕》課件設計
7. 八年級《重塑人生》課程計劃
8. 八年級漢語《論馬》教案
9.八年級《賣橘子的人的話》教案
10. 八年級漢語《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