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娃,15個月,已完成初中數學和物理
一年半后初中物理光學培優,普娃完成初中數學和物理
回想起來,我本來可以早半年多上初中,早點讀六年級,那就更悠閑了。進入初一年級后,時間比較緊張。我們家起步較晚。我以為我們可以達到這個速度。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小學的語文和英語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為初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其次,我的時間管理能力還不錯,學校作業量也不是特別大。晚上8點之前我基本上可以完成作業;
第三,家里暫時不是特別關心學校的排名。孩子入學時,成績在年級前五,但期間跌到了40多歲左右,之后兩次在20多歲左右,最后一次排名第三。該年級有1500多名學生,排名不影響進入前三名高中。學校不關心這個。他們只聽課、做作業,不報班,也不購買額外的教具。
第二學期我連小四的科目都沒背。當然,那天課后我還是要整理筆記,總結規則。地理不能在課堂上學,我也不必做額外的教具。我不太同意,但如果你的孩子愿意這樣做,那也沒關系。
說白了,主要是選擇問題、時間精力問題、科目問題。
我個人覺得,如果孩子不走競技路線,他的智商就會在130以下,也就是前3%-10%的水平。你可以參考這個路徑和進展。說白了,他也算是普瓦的尖子生了。
初中數學所用的時間、材料、路徑
課外總時間(小時):六班130+七個夏天100+七個秋天200+七個感冒60+七個春天180=670小時
大致上,學期期間,工作日晚上每天一小時,周末每天四五個小時;寒假和兩個暑假,每天四五個小時(包括后期數學和物理的總時間)。
第一輪和第二輪并不是完全分開的,可以看作是交替的螺旋。目前,幾乎七年級和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完成了兩輪,九年級的學生已經完成了第一輪基礎知識。
第一輪:看視頻+做題。
我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套初中數學教材,還跟風買了《周長生初中數學自學讀物》和《題根》,但讀得不多其中。理解概念,我主要依靠看視頻、朱濤頂級班錄課(七年級部分)、洋蔥初中數學(部分)、歐拉數學(部分)。
基礎助教買了全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創業練習冊》,七八九年級就完成了,準確率在95%左右,幾何稍差一些。我們當地初中數學使用的北京師范大學教材有不同的章節安排。
第二輪:以視頻課程為主,深度教具為輔。
視頻課:間歇性上PXX創A或習小培優課,共17+17+3+13=50次,每次2小時;觀看《徐德志目標班錄播課》,七、八年級共約80節課,每節課2小時;觀看《源碼精品課程》、《新方法》、《數與表達式》、《方程》視頻講座。
問題:《新思維》,七八年級完成,完成了90%左右的章節,幾何稍差一些。我將“新思維”與學校七年級的每周測試進行了比較,發現難度大致相同。 《萬維優等生每日問答》七年級完成,《萬維初中幾何60模型》完成一半。
對后代的建議:
預習階段,觀看視頻《洋蔥數學》(概念講解詳細,節奏快,無廢話),制作基礎教具(吳三、啟東、名校、萬維基礎、一次結束,并且必須回答問題,任何書都可以)好吧)。強烈建議如果有能力的話,盡量自學。培養自學能力勝過了解自己有多少知識。
深化階段:徐德志班寶寶強烈推薦;或者你可以找一位有才華的老師;或者如果你是重點班,有很強的學校老師,你不補課也沒關系。教具包括《新思維》、萬維優等生、學而思秘密等主題教具,根據孩子的能力和當地的喜好選擇一套。沒有必要僅僅為了中考而這么做。為了開闊思路,讓高中更輕松網校頭條,還是推薦。 (《新方法》、《大愿景》、《小藍圖》都是以競爭為主,能不能做到就看孩子了。)
初中物理所用的時間、材料、路徑
課外總時間(小時):啟秋20+啟寒60+啟春130=210小時
教材:《教材要點》+《初中生必答題》。
八年級完成數學后初中物理光學培優,我開始學習物理。數學學到一定程度后,初中物理就很簡單了。只有幾個稍微難一點的知識點,比如光學、浮力、歐姆電定理等。對于這些,我會從找一些相關的講解視頻。
機械部分更重要。北京師范大學的版本是八年級下學期的。我還買了八本《進高中》試卷和八本《王朝霞期末卷》試卷(大部分都能考97.98到100分)。
PXX的習笑培優班我聽了12次,主要講的是力學。我覺得純粹是預科課程,沒必要參加。但確實,服用后概念變得更加清晰。當我八年級做《新方法》的時候,我只能做70%,但是聽力部分我可以達到90%。
對了,初一有一門數學科目,每周6+3課,《基礎小冊子》《名校課堂》《助教必過題》《必考題》 -最后一個學期的交叉問題。粗略計算每學期的課時加上作業約為150小時。初中三年有六個學期...
太令人震驚了。內心感到嚴重的不滿。
如果重新安排章節,讓他們能通過95%的科目,就會減少不必要的復習和練習題,早點學完初等數學和物理,進入高等數學和物理,這些孩子成為天才的概率將會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