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電容?
用大白話回答就是:能裝(存儲)電荷的容器叫電容。
就像解釋什么是水桶一樣:能裝(存儲)水的桶叫水桶!

各種電容

日用水桶
電容這個名稱有兩個含義:
一是電容量,二是電容器
定容量是一個物理量,用來衡量電容器存儲電荷能力的大小
電容器是一個可以存儲電荷的電氣電子元件實物
這個跟我們先前講過的電阻相同,存在兩個意思,其一為電阻值初中物理電容,其二是電阻器 。
電阻值是一個物理量,用來衡量電阻器阻礙電流的能力的大小
電阻器是一個可以阻礙電流的電氣元件實物

這樣對比之后,大家可能會容易理解一些!

電子電路常用電容
電容是怎么來的呢?
是誰發現了這個東西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電容被科學家發現的歷史:
1746年,有一位丹麥科學家,他叫馬森布魯克,在做電學實驗之際,察覺到一個饒有趣味的現象,(此現象為某種獨特的情況,具體是什么現象未詳細說明) 。
那時候,他不經意間將一個帶電的釘子掉進了一個玻璃瓶當中初中物理電容,他覺得這顆釘子上面的電過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消散掉,過了一陣子,他過去把釘子取出來 。
當他一只手拿著瓶子留學之路,另只手去拿那顆釘子,在剛剛碰到釘子的剎那那一刻,他忽然間頓時感覺到那種被電擊的振動。這究竟到底是釘子上的電沒有跑掉呢?還是他自己本人神經太過過敏感呢?
正因如此,馬森布魯克把這樣的測試反復進行了好多回,結果發覺每一次測試的情形同才發生過的毫無二致!
于是,他極其興奮地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帶電的物體被放進玻璃瓶子里頭,電便不會跑掉,如此這般就能夠把電存起來!
那個具備存電功能的瓶子,乃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電容器,由于發現此現象的科學家馬森布魯克于萊頓大學執教,所以這個瓶子被稱作萊頓瓶。

萊頓瓶

那么,萊頓瓶為什么能存電呢?
首先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介紹過,玻璃在常溫下是絕緣體。
導電物體之間倘若被絕緣物體分隔開來,那么這兩個導體之間便能夠儲存電能,而這其實也就是電容存電的原理的所在 。
前邊所講的萊頓瓶,玻璃制成的瓶子屬于絕緣體,瓶子里頭的水是導體,拿著瓶子的手同樣是導體 。
這樣就形成了電容的基本結構:中間絕緣體,兩邊是導體

電容結構示意圖
從上面所呈現的電容結構的示意圖里,我們能夠看到,萊頓瓶是符合電容基本結構條件的 。
所以萊頓瓶能夠保存電荷。
在萊頓瓶被發明之后,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并不實用。
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斷改進,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各種電容器
電容的用途非常廣泛,在電力電路和電子線路中都有大量的使用
其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存儲電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