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態變化比較簡單啦,我認為我學的還不錯 那我告訴你一些吧 判斷物態變化可以通過物體 的初狀態和終狀態來判斷,不會就將那六種變化畫個表格,多練練就好了 一般“白煙、白氣、白霧”都是液化形成的,白霜是凝華形成的 早上的露珠,茶壺出汗,也是液化形成的。 霧凇,雪,冰,冰花,冰雹等都是凝華 還有升華的例子不好舉 易升華的物質:萘,鎢絲,碘,冰,干冰(二氧化碳固體) 兩種氣 冬天吹哈氣時手是涼的,哈氣遇到涼的手會液化,放熱所以很暖和 夏天使用電風扇,其實也是氣,但這個“氣”就加快了身上汗液蒸發的速度,所以感覺到涼快。 夏天在車里開空調時,車內涼,車外熱,外面的水蒸氣遇到冷的車窗會液化所以霧是在車外的玻璃上。 一般霧都是在偏熱的那一邊有 冬天,車內熱,車外涼,所以,在車內會有霧,如果更冷,會凝華成霜。 我暫時想到這些,不知你能不能看懂哈~ 但愿能幫上你,我們今天考物理了捏,題不簡單啊
熔化: 固態→液態 【吸熱】
凝固: 液態→固態 【放熱】
汽化: 液態→氣態 【吸熱】
液化: 氣態→液態 【放熱】
升華: 固態→氣態 【吸熱】
凝華: 氣態→固態 【放熱】
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稱為物態變化(change of state)
首先是物質的固態和液態,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物質從固態轉換為液態時,這種現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熱,比如冰吸熱熔化成水,反之,物質從液態轉換為固態時,這種現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熱,比如水放熱凝固成冰。在這些從固態轉換為液態的固體又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有熔點,就是溫度達到熔點時(持續吸熱)就會熔化,熔化時溫度不會高于熔點,完全融化后溫度才會上升。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所以熔化過程中的溫度不定。
然后是物質氣態與液態的變化關系,物質從液態轉換為氣態,這種現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發和沸騰兩種方式,蒸發發生在液體表面,可以在任何溫度進行,是緩慢的。沸騰發生在液體表面及內部,必須達到沸點,是劇烈的。汽化要吸熱,液體有沸點,當溫度達到沸點時,溫度就不會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熱;物質從氣態轉換為液態時,這個現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例如水蒸氣液化為水,水蒸發為水蒸氣。加快液體的蒸發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體的表面積;2.加快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速;3.提高液體的溫度;4.降低周圍環境的水蒸氣含量,使其無法飽和(就是使空氣干燥。)。
最后是我們不常見的物質固態和氣態的關系,物質從固態直接轉換為氣態,這種現象叫做升華,然后是物質直接從氣態轉換為固態,這叫凝華,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在發生物態變化之時,物體需要吸熱或放熱。當物體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轉化時,就是吸熱;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轉化時,則是放熱。而吸熱或放熱的條件是熱傳遞,所以物體不與周圍環境存在溫度差,就不會產生物態變化。例如0攝氏度的冰放在0度的空氣中不會熔化。
這就是物態變化三者之間的關系,他們轉換的依據主要是溫度。
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從液態變為氣態以及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而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從液態變為固態以及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中,向外界放出熱量。
加快液體的蒸發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體的表面積;2.加快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速;3.提高液體的溫度;4.降低周圍環境的水蒸氣含量,使其無法飽和(就是使空氣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