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在做“探究平面成像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前的蠟燭A,并用眼睛進行觀察。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和像的(距離)關系 2.取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大小)關系 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憑,則光憑上(不能)接收到蠟燭A的像(選“能”或“不能”)這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4.從該實驗中得出的結論是物像等距,物像等大。平面鏡成虛像 5.在該實驗中,用蠟燭B確定像的位置,憑借的是視覺效果相同,因而可以說是采用了等量替換的科學方法.
第八章 歐姆定律 練習題(1) 填空:(50×2分=100分) 1、電壓是產生( )的原因,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強度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 )。 2、在電壓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強度跟導體的電阻( )。 3、導體中的電流強度,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 ),這段導體的電阻成( )。這個結論叫做( )。其公式是( )。 4、電流表的特點是電阻( ),如果直接把電流表接到電源的兩極上,( )將會被燒壞。伏特表的特點是電阻 ( ),把伏特表直接接到電源的兩極上,( ) (填“有”或“沒有”) 燒毀的危險。 5、兩個電阻阻值分別為R1=12 歐, R2=4歐,串聯起來接入電路, 那么通過它們的電流強之比為I1∶I2=( ),兩個電阻電壓之比 U1∶U2=( )。 6、兩個電阻R1、R2并聯,通過它們的電流強度之比為I1∶I2=3∶4, 則兩電阻兩端電壓之比為U1∶U2=( ),兩電阻之比R1∶R2=( )。 7、阻值相同的兩個電阻并聯后的總電阻是40歐姆,則它們串聯后的總阻值是( )。 8、阻值相同的兩個電阻串聯后的總電阻是40歐姆,則它們并聯后的總電阻是( )。 9、有一根導線, 兩端加上6 伏的電壓, 通過它的電流強度為0.6 安培, 它的電阻為( );如果給它加上15伏的電壓, 導線中的電流強度為( );此時導線的電阻為( );如果導線兩端的電壓為零, 通過它的電流強度為( ), 此時它的電阻為( 10、R1、R2串聯時, 總電阻是15歐姆, 并聯時電阻是3.6 歐姆,則R1=( )歐,R2=( )歐。 12、將一阻值是4 歐的電阻R1與R2串聯, 其總電阻是10歐, 則 R2=( ), 若將它們并聯, 其總電阻是( )。 13、電阻 R1∶R2=1∶2, 將它們串聯后接在電源上,則它們各自兩端的電壓之比為( ),通過它們的電流強度之比是( );它們并聯后接在電源上, 它們的電壓之比為( ),電流強度之比為( )。 14、將n 個阻值均為R 的電阻串聯, 所得的總電阻是將它們并聯所得總電阻的( )倍。 15、測得某段導體兩端的電壓為6 伏, 通過導體的電流強度為0.4 安培, 導體的電阻為( ), 當導體兩端的電壓增大到9 伏時, 導體中的電流強度為( ), 導體的電阻為( ), 導體兩的電壓減小到零, 則導體中的電流強度為( ), 導體電阻為 ( )。 16、在電路中并聯著兩盞電燈L1和L2 ,它們的電阻分別為150 歐和450 歐, 若流過L1的電流強度為1.5 安培, 那么流過L2的電流強度為( )。 17、串聯電路的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導體的電阻都( );并聯電路的總電阻比任何一個導體的電阻都( )。 我還找了1個,但上面的圖發不上來,你自己下載吧!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