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要明白人的冷熱感是由那些因素決定的: 氣溫適中時,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對人體冷熱感覺的影響較小。所謂氣溫適中,是指使人既不覺得熱,又不感到冷,這個溫度叫做“不感溫”。人們對環境“不感溫”是不同的,如人體對空氣不感溫為24℃,對水的不感溫則為34℃,這就是說在24℃空氣和34℃的水中,人們會 覺得不冷不熱,十分舒適。因為人正常體溫為37℃,在空氣中,24℃的空氣會帶走人體一部分熱量,而體內產生的熱量則會彌補空氣帶走的那部分熱量,使得人體向外散失的熱量與體內產生的熱量正好相等,人體保持了相對的熱平衡,使人們感覺良好。當環境溫度低于或高于不感溫時,人們就會有明顯的冷感或熱感。這時,相對濕度便會對人體冷熱感起很大的作用。比如,當氣溫25℃、相對濕度30%時,人體沒有什么冷熱的感覺(即舒適);同一氣溫,若相對濕度增大到95%時,人體就感覺悶熱了。…… 人體的冷熱感與風力也有重要的關系。冬季當你靜止或徒步行走時,本來穿著衣服感覺冷暖剛好適宜,如果坐上奔馳的卡車或窗戶開大的汽車、電車,立刻就會覺得風聲大作,周身寒冷。這是因為風能把人體周圍的空氣保溫層吹散,把熱量帶走的緣故。一般風力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越多。從實驗中,大致可以計算出這樣的結果:當氣溫在0℃以上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3—5℃;氣溫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6—8℃。 也就是說,人的冷熱感覺是由溫度.濕度.風速共同決定的,下雨天,一是溫度低,二是有風,雖然濕度大,但此時前二者是主導因素,我們會覺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