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好裝置后把導管通入水中,用酒精燈微熱,有氣泡產生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檢驗裝置氣密性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1)長頸漏斗:常用加水法,通過是否形成液面差,判斷氣密性。
(2)分液漏斗:常用加熱法。將裝置末端的導管通入水中,能反應器加熱,觀察導管末端是否有氣泡冒出,若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導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則證明氣密性良好。
不用是否能滴水的方法,原因:
(1)由于重力的作用,即使氣密性良好,開始也會有液體滴下,只有滴下體積足夠多的液體時,壓強達到足夠大時,水才不會滴下。
(2)加水法,不如加熱法方便,且加水會使相關儀器變濕,有可能會給后而加藥品帶來不便。
方法很多,根據儀器種類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方法。
一、空氣熱脹冷縮法
這是教材上介紹的常用的一種方法,操作簡便行,但有四個缺點:①如果儀器玻璃較厚、裝置較大,或者手掌溫度與空氣溫度相差不大時,都不會產生氣泡,更不能形成水柱;②每檢查一次用時間偏長;③導氣管的尾端被水浸濕,不適宜做避免水參與的實驗(如制氨氣、制等);④若裝置內已經裝入了試劑就不能再行檢查。
二、注水法
適用于檢查啟普發生器或類似于啟普發生器的裝置。首先關閉排氣導管,從頂部漏斗口注水,當漏斗下端被水封閉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差。此法有兩個缺點:①裝置內部被水浸濕;②如果已裝入了固體試劑則不能再行檢查。
為了消除上述兩種方法中的缺點,現設計了以下三種氣密性檢查方法。
三、外接導管浸水法
在裝置的尾端導氣管上外接一段橡皮管和20~30cm長的玻璃導管,導管浸入試管內的水中,水進入導管一段高度后不再進入,內外液面高度差較大,把試管上下移動幾次,仍然如此,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進入導管很多,液面高度差很小,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四、滴定管壓氣法
取一支25mL滴定管,下端與橡皮管連接,橡皮管變曲成U形與裝置的尾端導管連接,滴定管內裝滿水。打開滴定管開關,水面下降一段距離后就停止不動,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不停,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使用此法要注意:滴定管里水面不能超過裝置尾端導管30cm高度,否則,壓強太大,空氣有可壓縮性,水有可能流入裝置里。
五、滴定管抽氣法
取裝水的一支25mL滴定管,其上端通過單孔橡皮塞和橡皮管與裝置尾端導管連接。打開滴定管的開關,如果水面下降一段后就停止不動,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