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征五號遙四運載湖人托舉著我國首次火星偵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打火升空。探求未知的宇宙空間仍然是全人類的夢想。“天文”,不論是轟動的懸疑小說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學報,還是嚴肅的學術研究,都是一個永不過時的主題。
刊物簡介
EDP旗下&就是這樣一本永遠走在研究前列的天文學知名學術刊物,在天文學領域通常縮寫為A&A。其中文翻譯為《天文學與天體化學學》。1969年,該刊是整合了西歐國家的6本天文類刊物而復刊,于1999年由讓-馬克·祁貝(Jean-MarcQuilbé)帶隊收入EDP麾下,后又經過新的改版與融合,A&A于2001年即將開始由EDP出版。
A&A接受投稿的范圍包括天文學與天體化學學相關的多個領域,諸如理論模型、觀測以及天文儀器改進等等。內容原創及處于國際領先研究水平的文章才有可能被接收。與英國的ApJ《天體化學學刊物》,日本的MNRAS《皇家天文學會月報》并稱為天文學三大知名刊物。
專題特刊
A&A立足研究前沿,出版發行了好多頗具學術意義和特色的專題特刊,比如“普朗克任務()系列”、“羅塞塔任務全慧星階段結果(fullcometphase)”、“太陽軌道飛行器任務(TheSolar)”、“VLA-3GHz小型項目(TheVLA-3GHzLarge)”等,為廣大天文工作者提供了優質的學術資源。
近日作者代表:2019諾獎得主
TheNobelPrizein2019was"fortoouroftheoftheandEarth'splaceinthe"withonehalftoJames"forin",theotherhalftoand"fortheofanasolar-."
2019年諾貝爾化學學獎同時授予了三位天體化學學學者,以嘉獎她們為理解宇宙演變和月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所做出的貢獻。其中一半獎勵給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覺”,另一半則共同授予了米歇爾·馬約爾(Mayor)和迪迪爾·奎洛茲()“發現類太陽星體軌道的系外行星。”其中,米歇爾·馬約爾(Mayor)和迪迪爾·奎洛茲()均是A&A的優秀作者代表。
天文教育
作為一本優質的學術刊物,A&A還旨在于培養年青一代的天文學家,2008年,第一屆“青年天文學家科技論文寫作工作坊(‘forYoung’,SWYA)”在德國舉行,獲得了各方好評,是國際上廣受歡迎的天文教育項目。
2020年1月6-10日,第五屆“SWYA工作坊”在中科院昆明天文臺舉行,講課老師包括A&A理事會主席Andréde、A&A主編、A&主編JoaoAlves、A&A副編輯韓占文教授和Kotak、A&A語言編輯Ruby和Neve、斯特拉斯堡CDS數據庫專家Cambrésy、國家天文臺圖書信息專家諶悅、EDP出版社中級出版總監AnneRuimy等。講課內容包括A&A的歷史、論文寫作、語言編輯、審稿過程、論文發表、數據發表、圖書信息、科研規范等各個方面。工作坊舉行的目的是教中學生怎樣通過正確有效的科學寫作彰顯科學成果,中學生們也可以帶著自己的論文草稿來到工作坊現場,和講課嘉賓進行討論和互動。
“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宇宙和星空里蘊含著無盡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去探求,這么,這本優質的《天文學與天體化學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學報,A&A)你還不快點關注上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