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季學期第九次讀書會,于2023年6月1日禮拜四晚六點至八點半在田家炳教育書院624課室召開。本次參與讀書會的成員有:羅祖兵院士、全體在讀碩博研究生和一位訪問學者。本次讀書會的內容為杰恩.弗利納的《課程動態學——再造心靈》第1-4章內容。本次讀書會主要包括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讀書跟讀和匯報。首先由2022級中學教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孫佳欣對《課程動態學——再造心靈》第一章、第二章的內容進行讀書分享。第一章是現代主義的起源和基礎,作者覺得為了探求未來課程的可能性及其創新,我們必須找出困惑我們自身的“怪獸”——那些約束我們的變化適應力和創造中學教育新現實的能力的觀念、實踐和目標。我們的弱點似乎就是我們自身懼怕改革,以及不加懷疑地事奉我們生存的時代。為了推動課程發展,理解現代主義的起源須要對過去的課程進行重建,也須要把現代主義理解為主流的意義系統。這一章包括三個部份,分別為指導性意象、現代主義的癥結及特征與失衡及反對意見的失去。在指導性意象部份,作者用克立巴德的“工廠意象”和弗萊雷的儲蓄意象來詮釋現代主義的教學特點,在現代主義的癥結及特性部份,作者首先從科學、經濟、政治、宗教四個方面闡述了現代主義的癥結,接著又進一步闡述了現代主義的原則,即現代主義的、普遍真理、社會進步。在第三部份失衡及反對意見的失去中,作者闡明了在17世紀晚期,科學控制了物質世界,哲學控制了思維世界,并由此形成了甜蜜主義與唯物主義。第二章是現代主義的理論邏輯,作者覺得有效的課堂管理與技巧本身并無關系,其真正相關的乃是彼此間的信任和關懷,并且在科技理智的作用下,人們普遍覺得客觀性的價值低于主觀性。機械的時間引進了控制和獨立的概念,機械掛鐘也為我們提供了對宇宙進行量化的方式。雖然,科技理智和現代主義的各類觀點的基礎都是一種控制邏輯??刂七壿嬍恰耙环N使從屬關系合理化的論證結構”,是現代主義觀所固有的,并成為現代觀區別于前現代觀的標志。最后相對論的創立者 在物理學的進化,作者提出了“期望起點”的研究方式,借以提醒我們在邁向不確定的未來的時侯勿忘過去。
之后由2022級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研究生李新對《課程動態學·再造心靈》的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內容進行讀書分享。第三章是科學革命,借以通過詳盡描述20世紀的主要科學發覺和運動如生物進化論、愛因斯坦相對論、量子熱學等來說明現今科學革命的重要意義。我們正身處一個科學革命的時代相對論的創立者 在物理學的進化,科學革命的"雙重效應"在于它既反映了時代精神的轉變,又生成新的觀念和意象,改變我們對中學教育、課程和教育關系的理解。第一節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生物進化論的觀點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且迅速的對社會形成了影響。對教育的影響主要彰顯在中學開始運用種族、民族和社會經濟學的數字預測整個班級的中學生的學業成就,適者生存為"指責犧牲者"的趨勢提供了理論支持。第二節是愛因斯坦相對論,主要與牛頓數學學做對比,對教育的影響是開始指出兒童個體的差別性和環境的影響。第三節是量子熱學,對教育的影響是人們意識到檢測對象和檢測方法的選擇詮釋的當然只是我們所能"看到"的東西,通過多種檢測方式可以更真實、全面地了解中學生所把握的知識和學習能力,但檢測依然是在檢測著個別東西。第四章是關聯邏輯,關聯邏輯的主要特點包括對過程的關注、探究邏輯和動態化過程。關聯邏輯以有機的、關聯方法挑戰中學機械的教育方法,提供了一種有機的而不是機械的形式來理解變化。第一節是整體論和關聯學,從關聯的角度檢驗和轉換對變革中學教育目的的思索,有助于讓意義、目的滲透到課程里,燃起學習的心靈之火。第二節是西方過程思維的起源,探討了多為思想家的思想觀點。第三節到第六節重點指出關聯哲學的意義、關聯邏輯對教育的影響、教師應當以關聯的視角看待中學生等。
第二環節,讀書分享。在讀碩博研究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和閱讀心得感受,與你們交流分享。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展開交流:評價方法的改變、學生處在復雜的關聯之中、安全性與自由的選擇、學習的動態性和連續性、關聯場論、以關聯性的視角看待課程、數學的理智等方面。
第三環節,梳理總結。由羅祖兵院士對書本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主要內容包括:讓教育理論與實踐恢復復雜性、后現代課程觀、課程探究與課程理論的區別、自身存在的事物與作為我們經驗的事物之間的區別、評價變革、教育的目的等方面。
第四環節,論文交流。由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博士研究生鄭瑋將其近來研究的課題進行介紹。之后由羅祖兵院士和其他與會人員對其論文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