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剖析一些數學學名詞的定名,闡述了科技名詞的定名應遵守“單義性”“科學性”“約定俗成”“協調一致”等原則,外國科學家的譯名應遵照“名從主人”“約定俗成”“服從主科”“尊重規范”等原則。列出了數學學名詞根據這種原則所做的部份修訂情況,便于新聞、出版、教學、科研等部門規范使用這種名詞。
關鍵詞:名詞,規范使用,數學學
中圖分類號:N04;O4文獻標示碼:A文章編號:1673-8578(2012)01-0047-05
ontheUseofTermsin
GAOWEIfú
:Basedonofsometermsin,wetheof,,,and.Wealsosomeforof,thatis,namesbewith,,tomain,andwith.Inordertotheuseoftermsinpress,,,and,thispaperlistssomeinterms.
:terms,use,
化學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也是當代科學技術中的前沿學科,與其他許多自然科學密切相關物理學理論名詞,如物理、化學、電子、電工、材料、生物、天文和地質等。為此,作為科學技術交流和傳播載體的數學學名詞,其推廣和規范使用就變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全省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簡稱“全國科技名詞委”)于1989年公布出版了第一版《物理學名詞》(基礎數學學部份)2491條[1],而后數學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增補審定,第二版《物理學名詞》(共8264條詞,包括第一版在內的全部詞條)于1997年公布出版[2]。數學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在這兩次審定工作中主要根據全省科技名詞委制訂了《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原則及技巧》對化學學名詞進行審定,確定規范的漢文名。這種原則主要包括“單義性”“科學性”“系統性”“簡明性”“約定俗成”“協調一致”“國際性”“中文特點”等。下邊主要說說以“單義性”“科學性”“約定俗成”“協調一致”等原則更改情況以及以外國科學家姓氏命名的術語變動情況,便于規范使用。
一根據“單義性”原則修訂的名詞
單義性,一是指一個概念僅確定一個與之相應的規范英文名,即“一義一詞”。如:一詞,有“駐極體”“永電體”等譯名。因其概念是“極化后能長久保持極化硬度的電介質”物理學理論名詞,所以“永電體”比“駐極體”更符合其義,更好理解,故規范英文名定為“永電體”,又稱“駐極體”,便于逐步過渡統一稱之為“永電體”。再如:moire一詞,曾有譯音名“莫阿白色”“莫爾白色”,譯音名“疊柵白色”,其涵義是由兩個規則變化的花紋重疊形成疏密相間的橫條。因譯音名“疊柵白色”能夠顧名思義,所以定為“疊柵白色”,而將“莫阿白色”“莫爾白色”作為曾稱,之后不再使用。二是指一個名詞應只對應一個概念,不能表示多個不同的概念,即“一詞一義”。如與sonar:是表示聲波在傳播中的導聲能力量度的聲導納的一個份量,被譯為“聲納”;而sonar是英語soundand的簡寫,其涵義是“利用聲波在水下的傳播特點,通過電聲轉換和信息處理,完成水下偵測和通信任務的電子設備”,當時有“聲納”“聲吶”“聲拿”“水聲測位儀”等譯名,因“聲納”已有特定含意,故推薦名定為“聲吶”,主要是考慮到“聲吶”具有音義兼具的特性,而又比“水聲測位儀”簡明,詞義能力強,同時又能與“聲納”區分[3]。三是指對于“一詞多義”的外文詞,應按其不同的涵義分別定英文名。如一詞,原先一律譯為“絕熱”。實際上在數學學中有兩個含意:第一個涵義用于力學,表示沒有熱交換的意思,可譯為“絕熱”,如絕熱多項式()、絕熱過程()、絕熱壓縮()、絕熱指數()等;第二個涵義用于熱學和量子熱學,表示平緩變化的意思,再譯為“絕熱”就不合適,由于在熱學和量子熱學中根本不存在熱,所以在審定時按照其含意定為“浸漸”,如和曾譯為“絕熱式近似”和“絕熱式不變量”,按照單義性原則改稱“浸漸近似”和“浸漸不變量”。
二根據“科學性”原則修訂的名詞
科學性,是指定名應確切抒發一個概念的科學內涵和本質屬性。有些術語存在定名錯誤或定名不確切、不科學,或則隨著學科的進展和人們認識的深入,其涵義已有改變,這種術語在審定中須要給與糾正。如一詞,原稱“測不準原理”,易誤會為與“測量”有關,實際上這個術語是拿來描述量子熱學的一個基本原理,由美國化學學家海森伯()于1927年提出,是指一個微觀粒子的個別數學量(如位置和動量、方位角與動量矩、時間和能量)不可能同時具有確定的數值,其中一個量越確定,另一個量的不確定程度就越大。加之英語這個詞,以及其他的外文,如德語(d’)、德文()、俄文(неопредедённости),其本義均無“測”的意思,都是“不確定性”的意思,故改稱“不確定[性]原理”,以正確反映此概念的內涵[4]。同理“測不準關系”()一詞,改稱“不確定[度]關系”。再如一詞,曾譯音為“維里”,易被誤認為人名。該詞定義是質點系中各質點的位矢與所受力的標積的時間平均之和除以-1/2,為了使術語符合“望文生義”的漢字特性,故將“維里”一詞改為“均位力積”,簡稱“位力”[5],由其組成的復合詞“維里系數()”和“維里定律()”分別改為“位力系數”和“位力定律”。類似的修訂見表1。
三根據“約定俗成”原則保留的名詞
約定俗成,是指有些名詞的定名雖不盡合理,不太名符其義,但已使用許久且應用范圍很廣。這樣的名詞則宜繼續使用,不做改動。如一詞,并非指簡單的機械運動,天體運動也是重要的方面,一些專家建議改稱“力學運動”,但多數專家覺得這一混亂始于英語,國外外緣用已久,不宜再改動,故仍定名為“機械運動”,又稱“力學動力”[6]。再如一詞,被譯音為“靜不定問題”。其本質是:結構或系統中受力對象上未知力的數量少于靜力平衡多項式的數量,僅憑靜力平衡多項式難以確定全部未知力,須要構建補充等式就能求解全部未知力。換句話說受力的大小不是不能“定”的問題,只是單用靜力學的方法定不下來,故第一版改稱“超靜定問題”。公布后許多人反映“靜不定問題”一詞已應用得十分廣泛,所以1996第二版《物理學名詞》再版時遵照習慣將規范名定為“靜不定問題”,又稱“超靜定問題”。
四根據“協調一致”原則修訂的名詞
協調一致原則就是同一個概念在不同的學科或領域中定名不一致時,應進行協調。協調時科級應向主科的定名靠攏,主科定名時也要考慮到科級的名詞使用情況。如一詞,化學學等學科仍然定名為“幾率”或“或然率”,如今都服從其主學科語文的定名,稱為“概率”。再如“分立譜()”和“期待值(value)”也遵照物理改稱為“離散譜”和“期望值”。
五以外國科學家姓氏命名的名詞
全省科技名詞委外國自然科學家譯名協調委員會制訂了“名從主人”“約定俗成”“服從主科”“尊重規范”等原則,涉及以外國科學家姓氏命名的名詞根據這種原則進行審定和協調。
名從主人,就是要判斷科學家的國籍,之后盡可能按該國的發音或國際習慣發音確定其漢譯名。如Néel,Néel系日本化學學家,曾按英文發譯音為“尼耳氣溫”,現按英語發譯音為“奈爾氣溫”。再如,系日本化學學家,曾譯為“湯姆遜效應”“湯姆森效應”,現按英語正確發譯音為“湯姆孫效應”。
約定俗成,就是對科學界通行許久、人所共知的譯名,雖然發音不夠確切或用字不夠妥當,通常也不做改動。如美國化學學家“菲涅耳()”,按其英語正確發音應譯為“弗雷內爾”,但“菲涅耳”已慣用了,故仍維持原譯名“菲涅耳”。再如美國化學學家和物理家,因學術界習慣譯為“傅里葉”,故就不再按新華通信社譯名室翻譯的“傅立葉”改。
服從主科,就是多個學科對同一個外國科學家譯名不一致,而譯名又都基本合理時,應本著“服從主科”的原則來定。即主要考慮該科學家在那個學科方面貢獻最大、知名度最高,譯名就由該學科來定,別的學科就要遵照。如,數學學界原譯為“福廷”,而氣象學界譯為“福丁”,考慮到他主要是氣象學家,故數學學界服從氣象學界,定為“福丁”[7]。再如Euler,在數學學界習慣譯為“歐勒”,在物理界訂為“歐拉”。因他主要是物理家,所以其譯名應隨物理界譯名而定,故數學學改為“歐拉”,與物理界的用法一致。
尊重規范,就是不僅已約定俗成和服從主科者外,如發覺原譯名在用字或音譯有不妥之處時,應盡可能使之規范化。如:“喇”字一律改用“拉”,這樣Raman、Bragg和Dirac原稱“喇曼”“布喇格”和“狄喇克”,現分別改稱“拉曼”“布拉格”和“狄拉克”。再如“脫”和“忒”都改用“特”,所以、和原稱“能斯脫”“肖脫基”和“斯忒藩””,現分別改稱“能斯特”“肖特基”和“斯特藩”。
根據上述原則,數學學名詞中以外國科學家姓氏命名的名詞做了修訂,部份名詞見表2。
六結語
科技名詞的推廣和規范化使用須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非常是新聞、出版、教學等部門要具有較強的規范使用科技名詞的意識,并將其當做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能夠使各行各業在科技交流中更順暢、更高效。
參考文獻
[1]全省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數學學名詞[Z].南京:科學出版社,1989.
[2]全省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數學學名詞[Z],2版.南京:科學出版社,1997.
[3]李國棟.“聲吶”和“聲納”[J].科技術語研究,1999(1):45.
[4]趙凱華.數學學名詞規范應用[R].術語講堂。2007.
[5]盧慧筠.幾個數學學名詞的定名問題[J].科技術語研究,1998(1):37.
[6]潘書祥.漢語科技術語的規范和統一[J].科技術語研究,1998(1):11.
[7]吳鳳鳴,吳鐘靈,梁際翔.說說兩年來外國自然科學家譯名協調工作[J].自然科學術語研究,199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