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感想
環(huán)球記者小記者參加南京市氣象局第323個世界氣象日科普研究活動
研學旅行的經(jīng)歷和感受
舒天恩 全球小記者
3月18日,全球青年記者組織考察長春市氣象局。 在這次活動中,我了解了很多關(guān)于天氣的知識,使我的知識面更加廣泛。
下午,我們來到了長春市氣象局。 它位于彬縣,距離市中心很遠。 為什么離市中心那么遠? 因為市中心有很多遮擋物,會妨礙儀器的觀測。 在賓縣央館物理虛擬實驗培訓心得,地廣人稀,而且又很小,特別適合用儀器觀測。
氣象局的老師們熱情接待了我們。 活動前,她向我們講解了氣象局的參觀路線; 活動結(jié)束后,她帶我們參觀了觀察場。 在觀測領(lǐng)域,我們聽到了很多儀器,有的是用來測量降水量的,有的是用來測量風速和風向的,還有的是用來測量氣溫和氣溫的……
隨后,我們參觀了氣象科普展覽館,在那里我了解了很多氣象知識。 參觀完氣象科普陳列館,我們又參觀了氣象局歷史陳列館,在這里了解了南京氣象局的歷史。 隨后我們來到了氣象局頂樓的會議廳,在那里我們向老師提出了很多我們想了解的氣象問題。
通過這次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知識,也了解了什么是天氣,天氣預報是如何預報的,天氣的預警信號有哪些,等等很多問題。 總的來說,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全球小記者 欒玉璽
我參觀了很多地方,比如防洪局科普館、牙科科普館、眼保健科普館等,但最難忘的還是氣象臺科普館。 剛進大門,一座巨大的科普館矗立在眼前,后面還有一個圓形的小空間。 第一個目標就在這里。 有一根高高的桿子,里面紅黃的紙交織在一起,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還有兩個黑色的,似乎是一個由許多鱗片組成的水箱。 上面有兩個又細又高的小盆子,東北角有一根最高的柱子,風吹起來可以快速轉(zhuǎn)動。 起初我不知道這種東西有什么好處,直到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它們的功能:高高的桿子里有紅黃的紙,又高又細的桿子里有很多圓圈。 它一吹就不停地轉(zhuǎn)動,雖然它是利用風力發(fā)電; 兩個帶有刻度的小水箱是用來檢測暴雨量的。 離開這里,步入巨大的科學館,里面比外面看上去要大很多,有五層樓。 我們首先去了氣象局歷史展區(qū)。 這座科普館自建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從最初的矮小、瘦弱、像茅草屋到現(xiàn)在,有許多現(xiàn)代氣象儀器和這座高聳挺拔的科普博物館。 他見證了我們祖國的繁榮昌盛。 進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大屏幕,里面有不規(guī)則的圖形,上面寫著綏芬河、阿城、新疆等地區(qū); 向旁邊看去,周圍有很多設(shè)備,有電報、天氣預報、收音機、筆記本……繼續(xù)往里走,房間里到處都是榮譽證書。 氣象局的老師還給我們講解了這樣的證書是怎么來的,這個科普館是怎么建的,這里的展品是怎么收藏的,參觀完這里,大家都會收獲很多! 我們?nèi)タ破震^觀察站吧。 雖然旁邊有很多現(xiàn)代化的設(shè)備,但有一些是用來檢測明天是否下雪、今天是否陰天……這里還有一些有趣的機械產(chǎn)品。 檢查完畢,讓我流連忘返! 到了面試環(huán)節(jié),老師對我們提出的問題都一一解答,讓我們聽得津津有味。 嗯,你已經(jīng)聽完了我的介紹。 您對氣象臺感到好奇嗎? 如果你好奇的話,就來氣象臺科學館看看吧!
環(huán)球記者 周俊碩
3月18日,我作為一名環(huán)球小記者,走進長春市氣象局,探尋天氣的奧秘。
考察開始央館物理虛擬實驗培訓心得,我們首先在玲玲老師的帶領(lǐng)下考察了室外氣象觀測站。 玲玲老師告訴我們,自2020年4月1日起,我國實現(xiàn)了全人工地面氣象觀測。 從城市到鄉(xiāng)鎮(zhèn),我國有人工地面氣象觀測站7萬多個。 國家”。
天文臺的各種測試儀器太有趣了,它們在這里為我們聽風、量雨,就像我們的耳朵和眼睛一樣。 這類測試儀器從“小”到“大”排列整齊,有測量表面濕度的、有測量溫濕度的、有測量風速的。 能見度觀測員和降雨觀測員,他們將探測數(shù)據(jù)傳輸?shù)接嬎銠C,計算機將數(shù)據(jù)整合并分析明天是否會下雪、降雪、雨夾雪或暴雨。 這個小小的設(shè)備卻有很大的功能,真是太神奇了!
我們乘扶梯來到了氣象局的辦公中心,氣象局的爺爺奶奶們每天晚上都在這里查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做預報、發(fā)布預報。 我們坐在預報員平時開會的總會議桌前,觀看了Q版科普氣象短片,并進行了采訪和提問。 我感覺自己也是一名小小的氣象工作者。
我們還考察了“氣象科普館”、“局史館”、“哈爾濱市預警信息發(fā)布中心”。 我還拿起模擬的“增雨防冰雹快艇”拍照。 呵呵,我很自豪。
今天的訪問非常有意義。 我感受到了氣象科學的無限魅力,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回來的路上,我還在回味,仿佛享受了一場氣象科普盛宴!
結(jié)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