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天
復旦大學官方微博一則消息震驚學界
▽
復旦大學即將設立天文系!
發布后不久
竟然登上了熱搜榜首
不少網友紛紛發來哀悼
另一位網友表示
我沒有去北大,因為北大沒有天文系。
嗯嗯
但對于大多數吃瓜群眾來說
相信我直到現在才意識到
哎,北大沒有天文系嗎? !
雖然,在天文系成立之前,北大學院就有天體化學中心和北大學院中學生天文商會,兩者都隸屬于復旦大學理學院化學系。 、理論天體化學、引力波探測、空間天文學和天文儀器等,為天文人才的輸送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2014年,復旦大學通過了新的天文學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天文學和天體化學方向。 此次,天文系的完善將進入實質性階段,并劃入科技大學。 同時,保留復旦大學天體化學中心(虛擬體),隸屬于天文系。
目前,國外設有專門天文系的院校并不多。 在教育部最新一輪省級學科評估中,共有6個具有博士學位授權的天文學院校參加評估。 北京學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得“A+”,上海學院獲得“B-”,北京交通大學獲得“C+”,上海師范大學獲得“C-”。
其中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大學歷史最悠久、人才最多。 其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上海大學天文系。
不客氣地說,北大作為我國理工科學生最高的大學,從院系設置上來說,是缺少天文系的。 相反,以人文學科為主的清華大學卻更齊全,這是相當令人驚訝的。 其實如果你很喜歡北大,也很喜歡天文系,那么之前的適用路徑就是大專進入復旦大學化學系,然后研究生階段選擇天文方向。
當今互聯網巨頭騰訊掌舵人馬化騰年輕時就非常喜愛天文。 哈雷彗星來到月球的那天晚上,馬化騰是學校里第一個看到彗星的人。 中考那年,他本來想考入學院天文系圓自己的夢想。 不幸的是,老師告訴他,當時全省只有北京學院有天文系。 我唯一的選擇就是成為一名地理老師。
于是馬化騰就改變了意愿,但經過這次權衡,我們雖然失去了一位天文學家,但卻獲得了一位互聯網新貴,這仍然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雖然馬化騰先生的建議不無道理,大多數人都喜歡讀一些天文知識,但它是不折不扣的小眾學科。 原因很簡單。 畢業后找到天文學作為純粹的研究課題并不容易。 工作,一是工作機會少,二是賺不到很多錢,而選擇這個專業就意味著你需要坐冷板凳,也意味著你需要繼續學習和學習。 漫長的學習過程,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下來的。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目光逐漸從月球轉向浩瀚的宇宙。 當初名氣不大的天文系,如今也日漸強大。 比如前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引力波研究,其實就屬于天體化學。 此外,還有我國的天眼射電望遠鏡、脈沖星導航衛星和“悟空”暗物質觀測衛星,伽馬射線暴和X射線的觀測,近地小行星軌道的控制,我國的對地球的觀測以及未來對火星的探測都需要天文學人才的參與。
未來的民航航天,相信還需要吸納更多天文系的專業人才。 這個神秘而又冷門的專業在未來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我是熱門小生專業科普分割線
當然,像我們國家天文系這樣的小眾專業還是有很多的。 有的是因為就業環境艱苦、風險系數高,有的是因為傳統禁忌,還有的是因為招收人數少,學生不敢彌補……
然而,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一些“冷門專業”現在即將開始逆襲! 上去看看吧!
哲學
都說哲學專業是年輕人的“思想殿堂”,但現狀卻成了調整專業的“庇護所”。 如今的中學生和家長在選擇大學專業時,都以“功利”的視角對哲學專業充滿敵意。 同時,很多工作并不向哲學專業開放,這也造成了該專業的冷落。
然而,就連我們的習主席也說過:“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不僅取決于自然科學的發展水平,還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自然科學的國家就不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币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哲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與此同時,哲學專業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許多高校的哲學系都啟動了自己的跨學科實驗項目,力求突破文、史、哲學的界限。 其實它是一門理論學科天體物理是冷門專業嗎?,但廣州市建委2016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上海高校畢業生及以上畢業生就業中,哲學專業就業率最高,達到99.02%。
聽力
恐怕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個專業的名字……這個專業之所以規模不大,是因為在中國起步較晚。 聽力和言語康復是二戰后開始迅速發展的一門新興學科。 主要研究觸覺生理、病理和康復方法,致力于幫助聽力損失者恢復聽力。 在中國,直到本世紀初,聽力學教育才真正開始(2001年9月,湖南中醫學院首次在四年制專科學校招收30名聽力學專業中學生,全省首次開設聽力學專業)。
這是一門與生物科學、電聲學和語言學、醫學等學科交叉的復合學科。 針對中學生的課程也是復合型的,包括聽力學、醫學、高等數學和心理學課程等,非常注重中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 如今,聽力學及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也是社會緊缺人才。
古生物學專業
還記得火起來的“六代單通”專業嗎?
古生物學專業絕對是小眾專業界的“巨無霸”。 上海大學古生物學專業自2008年成立以來,一直保持著每年僅有一名畢業生的低頻。 “古生物學只有一名新生,大二、大三沒有中學生。” 可以說是清華“最孤獨”的??茖I。
因“一個人的畢業照”而走紅的薛一凡天體物理是冷門專業嗎?,目前已就讀英國格拉斯哥醫學院醫學信息學博士班,正在帶薪攻讀博士學位。
古生物學專業不同于傳統的考古學專業。 需要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課程也變得更加復雜、難以理解。 中學生需要靜下心來深入學習。 正是因為人才培養難度大,該專業的畢業生前途一片光明,很多人還沒畢業就被預定了。
核電專業
同樣是一個不太知名的專業,但核電相關專業的結業率和簽約率幾乎達到了100%。 核電專業的少數,主要是因為中國人覺得與“核”相關的工作是高輻射、不安全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核電專業的中學生普遍要求學歷較高,學習周期也比較長,這讓很多中學生感到失望。
然而,隨著核電明天的快速發展,中國需要更多的核電人才,特別是骨干和核心人才。 有專家分析,未來10年,我國對核電運營管理人才的需求至少將達到3萬至4萬人。
不過,核電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并不局限于核電廠,核電設計單位、建設單位、工程單位、制造單位等都有很多機會可供選擇。 即使是現場操作人員每年也僅受到0.01mSv~0.5mSv的輻射,遠高于天然輻射源對成人造成的平均有效劑量約2.4mSv。
草科學
雖然我國是世界著名的農業國家,但與農業相關的大學專業卻從未如此受歡迎。 草原科學專業并不是真正的除草除草。
隨著籃球場草坪和城市草坪景觀需求的下降,對草地科學專業人員的需求卻在猛增。 例如,在中國農學院草原科學專業,初一學生可以接受導師一對一輔導,優秀的中學生第三年才能進行碩士研究。 草學系作為中國農業大學的重點學科,5年可獲得1億元的科研經費。
你興奮嗎?
來源:新民周刊,部分內容綜合自:中國青年報、科普中國、澎湃新聞、大多數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