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公式總結
總結是全面、系統總結一段時期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以及取得的經驗教訓的書面材料。 通過它,你可以正確認識往年學習和工作中的異同。 數學公式總結歸納,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數學公式總結1
速度V(m/S)v=S/t
S:距離 t:時間
重力G(N)G=mg
米:質量
g:重力加速度,常數,9.8N/kg 或 10N/kg
密度ρ(kg/m3) ρ=m/v
米:質量
V:體積
合力 F 組合 (N) 方向相同:F 組合 = F1 + F2
方向相反:F組合=F1-F2 方向相反時,F1>F2
壓力F float (N) F float = G物體-G視圖 G視圖:物體在液體中的重力
壓力 F float (N) F float = G 物質
該公式僅適用于懸浮或漂浮的物體
壓力 F float (N) F float = G row = m row g = ρ 液體 gV row
G 行:轉移液體的重力
m 行:排開液體的質量
rho 液體:液體的密度
V行:排開液體的體積(即溶解在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平衡條件F1L1=:動力L1:動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輪F=G
S=hF:繩索自由端的拉力
G物質:物體的重力
S:繩索自由端之間的距離
h:物體下落的距離
動滑輪F=(G物體+G輪)/2
S=2hG 物質: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架F=(G物+G輪)
S=nhn:繩索穿過動滑輪的節數
機械功W(J)W=Fs
F:力
s:力方向上連接的距離
有用功W有=G物質h
滑輪架垂直放置時的總功 W 總 W 總 = Fs
機械效率η=W有/W總計×100%
功率P(w)P=w/t
女:工作
t:時間
浮力 p(Pa)P=F/s
F:壓力
S:受力面積
液體浮力 p(Pa)P=ρgh
ρ:液體的密度
h:深度(從液面到所需點的垂直距離)
熱量Q(J)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米:質量
Δt:體溫變化值
燃料燃燒釋放
熱量Q(J)Q=mq
米:質量
q:熱值
常用數學公式及重要知識點
1. 數學公式的變體(單位) 公式備注 公式
串聯電路電壓I(A)I=I1=I2=...電流處處相等
串聯電路電流U(V)U=U1+U2+...串聯電路充當分壓器
串聯電路的內阻R(Ω)R=R1+R2+...
并聯電路電壓I(A)I=I1+I2+…主路電壓等于主路(并聯)電壓之和
并聯電路電流U(V)U=U1=U2=……
并聯電路內阻R(Ω)1/R=1/R1+1/R2+……
歐姆定律 I=U/I
電路中的電壓與電流成反比,與內阻成正比
電壓定義公式 I=Q/t
Q:電荷量(庫侖)
t:時間(S)
電功率W(J)W=UIt=Pt
U:電流 I:電壓
t:時間 P:電功率
電功率P=UI=I2R=U2/R
U:電流 I:電壓 R:內阻
電磁波速度和波
長度與頻率的關系C=λνC:聲速(電磁波的聲速恒定,等于3×108m/s)
λ:波長 ν:頻率
需要記住的幾個值:
A。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m/sb 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108m/s
C。 水密度:1.0×103kg/m3d。 水比熱容:4.2×103J/(kgo℃)
e. 干電池電流:1.5Vf。 家用電路電流:220V
G。 安全電流:不小于36V
雖然有光學
光
1、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針孔成像、陰影、光斑都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真空中的光速最多為3×10^8 m/s=3×10^5 km/s
2、光的反射定理:一側、兩側、三等大小。 【入射光與法線的傾斜角為入射角。 反射光與法線的傾角即為反射角?!?span style="display:none">kz7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實像、等大小、等距離、與鏡面對稱。 物體在水底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現象,屬于實像。
⒊光的折射現象及規律:看牙簽和魚在水下的真實圖像,光的折射現象。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光的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光的作用。 光的折射定理:一側、兩側、三隨大、四隨空。
4、凸透鏡成像定律:【當u=f時不成像u=2f,當v=2f時成為相同大小的倒立虛像】
物距u像距v像光路圖應用的性質
u>2ff
中學數學公式總結2
1.電磁感應定理
由于磁路變化而產生感應電動勢的現象,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應線時,導體中就會形成電壓。 這些現象稱為電磁感應,形成的電壓稱為感應電壓。
電路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通過電路的磁路的變化率成反比。
2.電磁感應定理公式
1、電磁感應定理最基本的公式是e=-n(dΦ)/(dt)
(1) 頻域的表達式為e(t)=-n(dΦ)/(dt),其中e是時間t的函數
(2)再卷積上的表達式為E=-jwnΦ,粗體表示相量
(3) 如果只看大小|E|=n|-(dΦ)/(dt)|
2.【感應電動勢的估算公式】
1)E=-n*ΔΦ/Δt(通用公式){法拉第電磁感應定理,E:感應電動勢(V),n:感應線圈電阻,ΔΦ/Δt磁路變化率}
2)E=-(切割磁力線運動) BLV中的E=v和L不能平行于磁力線,但也不能垂直于磁力線,夾角A為兩者的傾斜角v 或 L 和磁場線。 {L:有效寬度(米)}
3)Em=nBSω(發電機最大感應電動勢){Em:感應電動勢峰值}
4)E=-B(L^2)ω/2(導體一端固定并以ω旋轉進行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路Φ=BS{Φ:磁路(Wb),B:均勻磁場磁感應硬度(T)初中物理公式總結歸納及變形,S:對面面積(m2)}
3、感應電動勢的正負極可以通過感應電壓的方向來判斷{電源內部電壓方向:從正極到負極}
4、自感電動勢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數(H)(有鐵芯的線圈L比無鐵芯的大),ΔI:變化電壓,Δt :使用時間,ΔI/Δt:自感電壓的變化率(變化速度)}
3.電磁感應定理的應用
【規律總結】處理圖像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分析:一是看坐標軸所代表的數學量;二是看坐標軸所代表的數學量。 其次,我們需要看具體的圖形線,它反映了數學量的狀態或變化; ,斜率是縱坐標與橫坐標的比值,往往具有更豐富的化學含義; 第四個取決于圖像在坐標軸上的截距,它反映了當一個數學量為零時另一個數學量的狀態; 五取決于地區。 如果橫軸表示的數學量與縱軸表示的數學量的乘積符合某個化學量的定義,則面積有意義,否則無意義; 六取決于(多個圖像)交集。
4.電磁感應與電路綜合
對于電磁感應電路的分析,其步驟可以概括為“一源、二感、三電”,其中擊劍為:
電磁感應電路的一般分析思路是:先通電再受力,具體方法如下:
①先做“源”的分析:分析電路中電磁感應形成的源,找出電源和電源。 電磁感應中,需要將磁感應線的導體或磁路發生變化的環路清楚地切掉,其他部分都是。 然后利用左手定理或楞次定理來確定感應電壓。 在電源(導體)內部,電壓從(低電位)流向電源(高電位),在外部從負極流向正極。
②然后做電路的分析:分析電路的結構,畫出來,理清電路,然后組合閉合
利用電路的歐姆定理和串并聯電路的性質找出相關部分,方便估算。
③然后做受力分析:將熱研究對象(通常是電路中的棒或線圈)分開進行受力分析非常重要
注意力和權力的分析。
④接下來,運動狀態分析:根據力與運動狀態的關系,判斷物體的狀態。
⑤最后分析能量:找出電路中能量的部分結構以及電路中能量部分的結構,然后根據能量的轉換和守恒構造方程關系。
根據能量的變換和守恒,構造方程組之間的關系。
高中數學公式總結3
成就
機械功:W(J)W=Fs(F:力;s:力方向相連的距離)
有用功:W有=G物質h
總功:W總計 W總計=滑輪架垂直放置時的Fs
機械效率:η=W有/W總計×100%
磁力線
①定義:根據磁場中小n極的排列,畫出一些帶箭頭的曲線。 磁場線并不客觀存在。 它是為了描述磁場而人為想象的一種磁場。 曲線上任意一點的方向與放置在該點的n極和南極所指向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極周圍的磁感應線從磁極南極下來,返回磁極北極。
③典型磁力線:
④說明:
A、磁感線是為了直觀、形象地描述磁場而引入的方向曲線,并不客觀存在。 但磁場是客觀存在的。
B、用磁感應線描述磁場的方法稱為構建理想模型的方法。
C. 磁場線是閉合曲線。
D. 磁感應線圍繞磁極呈三維分布初中物理公式總結歸納及變形,而不是平坦的。
E. 磁場線不相交。
F、磁感應線的明暗表示磁場的強度。
磁力
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南極上的磁力方向與該點的磁場方向一致,北極上的磁力方向與該點的磁場方向相反。該點的磁場。
電磁鐵
1 電磁鐵主要由通電螺線管和鐵芯組成。 有電流通過時有磁性,無電流時失去磁性。
2 影響電磁鐵磁力強度的感應。
電磁鐵的磁性是否可以通過電壓的有無來控制,電磁鐵的磁場強度與電壓和線圈的電阻有關。
3 電磁鐵的應用
據悉,還有磁浮列車、音響(電信號轉換成聲信號)、水位手動報警器、溫度手動報警器、警鈴、起重機等。
磁場的性質和方向
基本屬性:磁場對磁極的作用,注入其中形成力。 磁鐵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磁場發生。
方向調節: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n極靜止時南極所指向的方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
電壓磁場
奧斯特實驗:濁度線周圍存在磁場,稱為電壓磁效應。 這種現象是英國化學家奧斯特于1820年發現的。這種現象說明濁度線周圍存在磁場,而磁場與電壓的方向有關。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的磁場相同。 其兩端的極性與電壓方向有關,電壓方向與磁鐵的關系可以通過安培定律來判斷。
【初中數學公式匯總】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實驗方法總結10-09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0-24
高中學習方法總結06-24
高中數學熱點知識點總結10-17
高中數學校本訓練總結報告09-23
高中數學班主任個人總結(15篇)01-27
高中數學班主任個人總結15篇01-27
新課程標準中考數學題型匯總07-17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總結-學習總結04-09
高中數學學習記憶方法總結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