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微題匯編--------探索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實驗(解析版)高考命題點:【實驗目的】觀察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實驗設備】 薄玻璃板、白紙(方格紙)、兩根一模一樣的蠟燭、火柴、筆、刻度尺、光幕等。 【實驗裝置圖】 【實驗步驟】 1、將白紙對折,畫出將玻璃板放置到位。 2. 將蠟燭放在玻璃板前面的某個位置。 觀察圖像的上下顛倒。 再取一個光幕,放置在圖像的位置,繞過平面鏡,直接觀察光幕,觀察圖像的虛實。 3、將另一支同樣未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后面,不斷交流直至與圖像重合,觀察物像的大小關系。 4. 用筆標記物體和圖像的相同位置。 再重復實驗兩次。 并觀察物體與平面鏡的距離是否影響圖像的大小。 5、取下物體和玻璃板,用筆連接每次實驗中物體和圖像的標記,觀察連接物體和圖像的線與玻璃板的位置關系。 然后用標尺檢測(注意估計)物體和圖像到玻璃板的距離。 將以上數據記錄在表中。 6、整理實驗設備。 【注意事項】 (1)玻璃板應與白紙垂直放置。 (2)為了使實驗現象明顯,實驗應在較暗的環境下進行。 (3)實驗過程中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視頻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視頻,代替圖像的蠟燭不需要點燃。 (4)實驗時眼睛應與物體在玻璃板的同一側觀察圖像。 (5)驗證平面鏡所形成的圖像的真實性(移開玻璃板前的蠟燭,將光幕置于圖像所在的位置,觀察到的圖像可由光幕承載)。 (6)白玻璃比無色玻璃更容易觀察燭光成像的位置,實驗效果會更好。 【實驗記錄】【實驗推論】(1)圖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同。 (3)像與物體的連線垂直于鏡面。 (4)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 (5)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 (六)平面鏡形成的像與物體相對【交流討論】 (一)選擇兩根相同蠟燭的原因(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 (2)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玻璃板透光從而可以確定圖像的位置)。 (3)選擇薄玻璃板的原因(厚玻璃板的兩個反射面均成像,產生拖影)。 (4)標尺的作用(檢測圖像與物體和玻璃板之間的距離)。 (5)光幕的作用是驗證平面鏡形成的圖像是否為實像(6)實驗中觀察到蠟燭穿過玻璃板,在不同位置形成兩個清晰的圖像。 反射表面被成像。 (7)無論實驗中蠟燭B如何連接,蠟燭A的圖像都不可能完全重疊。 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沒有垂直于桌子放置。 (8)本實驗中用棋子代替蠟燭有什么優點和缺點? 如何提高? 答案:用棋子代替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