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備注: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專題訓練 1、《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中:(1)平面鏡的成像原理是。 (2)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激勵。 (3) 為了比較圖像與物體大小之間的關系,選擇兩根 _____ 蠟燭。 (4)無論蠟燭B如何水平連接,都無法與蠟燭A的圖像重合。原因是。 (5) 確定平面鏡如何形成實像。 (6)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2、圖A是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示意圖。 (1)實驗中不使用平面鏡,而是使用透明的薄玻璃板。 除了能夠觀察蠟燭的圖像之外平面鏡成像實驗過程,這也很容易。 (2)在立著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可以看到玻璃板前的蠟燭A的圖像,取一根外觀相同但未點燃的蠟燭B,將其連接在玻璃板后面,直到看起來就像蠟燭A完全重疊一樣。 比較物體與圖像的大小關系時,用蠟燭B代替(填寫“蠟燭A”或“蠟燭A的圖像”),通過光從玻璃板上看到蠟燭(填寫“反射”或“折射”) )產生。 (3) 取下蠟燭B,將光幕放回原來的位置,光幕上出現蠟燭A的圖像(選擇“可以”或“不能”)。 (4)如果實驗時玻璃板沒有垂直支撐,在紙上傾斜如圖B所示,則蠟燭A的圖像應為圖中的那個(選擇“A1”、“A2”) ”或“A3”)。 3、小明借助圖中“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索。 (1)將一根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后面平面鏡成像實驗過程,再取另一根未點燃的相同外觀的蠟燭B站在玻璃板后面連接,直到與蠟燭A的圖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圖像的位置。 在白紙上寫下 A 和 B 的位置。 連接點燃的蠟燭并重復實驗多次。 測量A、B到玻璃板的距離,并將現象和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實驗次數 1234 A 到玻璃板的距離/cm3.505.008.0010.00B 到玻璃板的距離/cm3.525.008.1010.00 圖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是相等且相等的。 分析,可以推斷,平面鏡形成的像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大小,像與物體和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物體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