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浮力》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名稱《大氣浮力》學科化學年級二年級小學教學時間一學時(45分鐘)學習者
分析 教學對象為八年級中學生。 他們大多對學習數學有很高的興趣,但缺乏具體的思維能力大氣壓強課教學設計,借書本經驗而造成學習障礙。
中學生學習了固體和液體浮力的知識,掌握了浮力的概念和計算。 具備基本的實驗能力,初步具備觀察力和想象力。
大多數中學生對大氣壓力的實踐經驗很少,喜歡用手操作和探索現象。 因此大氣壓強課教學設計,我們應盡量少用實驗,創設問題情景供中學生觀察、分析和理解。
教學目標 1. 情感心態和價值觀
1、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
2、通過對大氣壓力應用的認識,使中學生體會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3、中學生通過對大氣浮力的認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 2. 工藝與技巧
1、通過觀察一些實驗現象,感知大氣浮力的客觀存在。
2. 通過一些實驗,感覺大氣浮力的值很大。
3.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4、感知人類對大氣浮力的幫助。 3. 知識和技能
1、了解大氣壓是客觀存在的。 了解大氣浮力的成因;
2.了解托里拆利實驗的原理、過程和推論;
3.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大氣壓的例子。了解柱塞泵和離心油泵的工作過程
4. 了解二氧化碳浮力與高度的關系。 眾所周知,大氣的浮力值可以通過氣壓計來檢測。
5、培養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養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重點和難點 1.大氣浮力的存在與大氣壓的測量
2. 了解柱塞泵和離心泵工作過程的教學資源 平板玻璃1個,硬紙板1張,溫水適量,礦泉槍1個,裝滿冷水,
水槽1個,細長試管1個,吸盤1個,多媒體。
2.自制多媒體講義。
3.環境為多媒體大屏幕環境。 《大氣浮力》教學過程說明
教學活動1 1.新課程介紹=1GB2⑴
1) 問問題:我們生活在月球周圍的大氣層中。 二氧化碳和液體一樣,沒有形狀,有流動性,也受重力影響。 朋友們,猜猜大氣內部是否也像液體一樣有浮力?
中學生討論猜測
2)實驗演示=1GB 3 ①將硬紙板平放在平板玻璃口上,用手按住,翻過來。 放下之后,你會聽到什么現象?
②:將玻璃杯裝滿水,仍用一張硬紙蓋住杯口,用手按住,上下顛倒。 放下之后,你會聽到什么現象?
③:將熱水倒在剛裝冷水的密封塑料瓶上。 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問一個問題:為什么紙板第一次掉出來,第二次卻沒有? 塑料瓶是怎樣被壓碎的?
(中學生討論回答:①紙板受到向下的力;②空氣對塑料瓶有壓力;)
3)師生共同推論:大氣對浸入其中的物體在各個方向都有浮力------介紹大氣的浮力
4)大氣浮力形成的原因:
中學生分析、班主任總結
【投影儀顯示】由于空氣也受重力影響,可以流動,所以空氣內部各個方向都有浮力。
教學活動二
2.實驗探究,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 =2GB2⑵
1.大氣浮力
1)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解釋大氣壓力的存在?
(中學生思考,可能答案:①塑料掛鉤靠大氣壓壓在墻上:
②用吸管喝; ③ 墨水被吸進鉛筆里……)
2)【多媒體展示】馬格德堡半球實驗
提出問題:大氣的浮力有多大?
2.大氣浮力的測定
1)班主任示范鋪墊,中學生觀察思考。
(1)先將玻璃杯裝滿水插入水槽,然后逐漸提起(玻璃杯口不離開海面,下同),觀察玻璃杯中的水是否滿? 然后換上細長的試管,重復上述過程。
(2) 中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為什么水總是滿溢? 怎樣才能讓水不飽和?
(經過討論,中學生意識到水飽和的原因是大氣壓力低于管道內的水壓。只有當管道內的水壓等于外面的大氣壓力時,如果管道是加長后,管道內的海平面將不再上升而充滿整個管道,此時上方為真空。)
師: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檢測大氣壓力的思路:可以通過液體的浮力來間接檢測大氣壓力。 又因為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選擇密度高的液態水銀(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里切利實驗。
2)托里切利實驗。
[播放托里切利實驗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