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電源電動勢的方法是: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電阻與電流表滿偏置電流的乘積等于或略大于電源電動勢。 在采用半偏壓法測量電流表內阻的實驗中,當與電流表并聯支路中的電鍵閉合時,電路中的總電阻減小,電流增大。 調節電阻箱阻值,使電流表呈半偏壓。 電阻盒與電流表并聯,R中的電流將大于電流表的半偏置電流,且R小于電流表的內阻rg,因此測量值R小于真實值rg.的電表的校準電路由于需要從零刻度開始校準,所以采用分壓電路。 在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中,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外電路的幾組電流和電壓值。 為了消除偶然誤差,一般采用圖像法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 根據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我們知道供電電路末端的電壓為U=JIr。 電源的伏安特性曲線應為直線。 因此,在連接圖像中的數據點時,必須將其繪制為直線。 直線與縱軸(U軸)的交點縱坐標值等于電源的電動勢,圖形斜率的絕對值等于電源的內阻。 多用電流表是一種磁電測量儀表,可用于測量電流、電壓、電阻等。直流電流量程和電壓量程的刻度是統一的。 多功能電表(歐姆表)的歐姆量程是根據閉路歐姆定律制作的。 由于電流I與被測電阻R呈非線性關系,且電流為零時電阻值為無窮大,所以多用電表(歐姆表)的歐姆量程刻度不均勻,電流零刻度處對應的電阻值為無窮大,電流全偏差處對應的電阻值為零。
用萬用表(歐姆表)的歐姆量程測量電阻時,必須先選擇量程,調至零,將電阻與電路斷開,然后進行測量。 測量時,指針應盡可能靠近中間刻度。 如果指針偏角太小,說明電阻值大,應更換高倍檔; 如果指針偏角過大,說明電阻值小,應更換低倍檔。 注意每次換檔后重新調零。 讀取時高中物理電學實驗,將指針指示乘以齒輪比。 5、用伏安法測量電阻絲的電阻率。 金屬絲的截面直徑一般用旋轉量規測量,長度可用毫米刻度測量。 螺旋微潮潮線的直徑是從固定刻度到整米和活動刻度到百分之一毫米來獲得的。 計數時請注意,突然轉動探測器計數時,應檢查固定刻度上的半米刻度是否外露。 如果暴露的話,就會很危險。 ?用可動刻度盤計數時,5米9米突然到達第1位數。 游標卡尺可以利用絲網內部測量內徑,利用外部測量外徑,利用深度測量深度。 游標卡尺測量從S到整毫米的毫米數。 如果游標尺與主尺上的刻度線對齊,則第N次如果尺上有刻度,則mo數為修復后的木印環的‖X精度。 請注意,游標卡尺不會估計讀數。 1、螺旋千分尺和游標卡尺的使用。 螺旋千分尺的結構原理及讀數。 螺旋千分尺結構如圖7-3-1所示。 它是一種常用的螺旋千分尺。 其砧座A和固定刻度B固定在尺架C上,旋鈕D、微調旋鈕D'、活動刻度E、千分螺釘F連接在一起,并通過精密螺紋套在B上。 圖7-3-1 螺旋千分尺測量原理 微型螺桿F與固定刻度B之間的精密螺紋螺距為0.5mm,即旋鈕D每旋轉一圈,F前進或后退0.5mm ,而活動刻度E上的刻度為50等份,旋鈕D每旋轉一步,F前進或后退0.01mm。 即螺旋千分尺的精度為0.01mm。 讀數時誤差出現在毫米的千分之一處。 因此,螺旋千分尺也稱為千分尺。 讀數:測量時被測物體的長度從固定刻度讀取整毫米,從活動刻度讀取小數部分。 測量值(mm)=固定刻度數(mm)(注意半毫米刻度線是否外露)+活動刻度數(估計讀數一位數)如-3-2所示,固定刻度讀數為2.0 mm,小于半毫米,可移動刻度的讀數為15.0。 最終讀數為:2.0mm+15.0X0.01mm=2.150mm。 游標卡尺(如圖7-3-3所示) (1)結構:主尺、游標尺(主尺和游標尺各有一個內外測量爪)、游標尺上有深度尺,以及秤體上的緊固件螺絲。 圖7-3-3 (2)用途:測量厚度、長度、深度、內徑、外徑。 (3)原理:利用主刻度最小刻度與游標刻度最小刻度之差制成。無論游標刻度上有多少個相等的小刻度,其刻度部分的總長度都是1mm小于主刻度上相同數量的小相等刻度。 普通游標卡尺的游標刻度上有10個相等的小刻度。 、20片、50片,讀數如下表所示: 標尺刻度(格數) 標尺總長度與1mm之差 精度(精確到) .1mm0..05mm0..02mm0.02mm 讀數:若x表示從主尺上讀取的整毫米數,K表示從游標尺上讀取的游標與主尺上某條線對齊的格數,則記錄結果表示為(x+ KX精度)mm。 溫馨提示:讀游標卡尺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看清精度,例如如圖7-3-4所示。 圖7-3-4很容易讀作11+4X0.1mm=11.40mm。 正確的應該是11.4mm高中物理電學實驗,游標卡尺不需要估算,也不能隨意加零。 例如,如圖7-3-5所示,圖7-3-5很容易讀作10+12X0.05mm=10.6mm,正確的應該是10.60mm。 尺子上的單位應該是厘米。 主尺上標注的數字1、2、3通常指的是厘米。 讀數時應區分毫米和厘米。 游標卡尺主尺的最小刻度為1mm。 例如圖7-3-6 如圖7-3-6所示,易讀為(5+4x0.05)mm=5.20mm。 正確的應該是(50+4x0.05)mm=50.20mm。 區分零刻度和尺子的前端。 例如,圖7所示的圖7-3—圖7-3-7,很容易讀作13+10 即可查出儀表量程,即指針指向時儀表所允許的最大電壓或電流值最大刻度,然后根據表盤上的刻度總數確定精度,并根據指針的實際位置進行讀取。 0~3V電壓表 讀數方法與0~3A電流表相同。 該范圍內的精度為0.1V或0.1A。 看清楚指針的實際位置,讀到小數點后兩位。 對于0~15V量程的電壓表,精度為0.5V,讀數時只需讀到小數點后一位,即0.1V。 對于0.6A量程的電流表,精度為0.02A,讀數時只需要讀到小數點后兩位,這就要求“半級估計讀數”,即讀最小刻度0.01的一半A.3、伏安法測量電阻 ⑴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應用 電流表內接法 電流表外接法 電路圖 錯誤原因 t 電流表分流 U 測出一個 Ux+Ua 電壓 當表分流 I 測試-Ix+IV 電阻時測量值 U test=Rx+Ra>Rx 測量值大于真 I 測量實際值 U test test=.,-Tj.,采用電流表內接法 4、金屬電阻率測量注意事項:測量先測直徑再連接電路:為方便起見,在金屬線接入電路前應測量直徑;外接電流表連接方法:本實驗中被測金屬線電阻較小,因此采用外接電流表連接方式; 電流控制:電流不宜過大,通電時間不宜過長,防止實驗過程中金屬絲溫度過高,導致電阻率增大。 五、滑動變阻器的限流連接方式和分壓連接方式 1、兩種連接方式比較方式*限流連接方式和分壓連接方式。 兩種連接方式的電路圖比較。 串聯和并聯關系是不同的。 正分析R上的電壓調節范圍:因為實驗時用電流表測得的電流作為吞吐量。 將電源的電流和電壓表測量的電壓作為電源的電路端電壓。 這實際上相當于將電壓表用作內部電路的一部分,因此測量的是電池和電壓表作為一個整體的電動勢和等效內阻。
由于電壓表與電池并聯,因此等效內阻應等于電池真實內阻r與電壓表內阻rv的并聯值,即r=R/rr。 如果此時斷開外部電路,則電壓表兩端的電壓RvrU等于電動勢的測量值,即UE測量。 此時電池與電壓表形成回路,因此有U-^JR/E,即E測量E.Rvr九。 多用電表表盤:多用電表可用于測量電流、電壓、電阻等,每種測量有多個量程。 外觀如圖7-6-1所示:上部是表盤,表盤上有電流。 、電壓、電阻等測量范圍; 下部是選擇開關,周圍刻有各種測量項目和量程。 另外還有歐姆表的調零旋鈕、指針定位螺絲和測試筆的插座。 圖7-6-1 由于多用電表的測量項目和量程較多,而表盤上的空間有限,所以并不是每個項目都有專門的量程刻度。 有些尺度是共享尺度,如圖所示。 第二行是交流、直流電流和直流電壓共享的比例。 檔位如圖7-6-2所示,其中1、2為電流測量端子,3、4為電壓測量端子,5為電阻。 測量端,測量時將黑表筆插入“-”插孔,紅表筆插入“+”插孔,通過轉換開關連接到與測量端相對應的測量端。 圖7-6-2 多用表的電氣屏障 電氣屏障是根據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制成的。 其原理如圖7-6-3A、B、C所示。電阻R為可變電阻,也稱為調零電阻。 圖7-6-3 實驗設備:萬用表、電黑匣子、直流電源、開關、一些電線、小磁珠、二極管、三個定值電阻(大、中、小)。 實驗步驟: 機械調零:檢查萬用表指針是否停在表盤刻度左端的零位。 如果不指向零,可以用小螺絲刀進行機械調零。 將紅、黑測試線分別插入“+”、“-”插孔。 測量小燈泡的電壓和電流如圖7-6-4 按A所示連接電路,將萬用表選擇開關置于直流電壓位置,測量小燈泡兩端電壓。 按圖7-6-4B所示連接電路,將選擇開關置于直流電流位置,測量通過小燈泡的電流。 圖7-6-4 測量定值電阻,調節定位螺釘,使指針指向電流零刻度。 將選擇開關置于“XT”的“Q”位置,將紅、黑表筆短接,調節歐姆調零旋鈕,然后斷開表筆,然后使指針指向00。將兩表筆接到阻值為幾十歐姆的定值電阻兩端,讀取指示電阻值,然后斷開表筆,與校準值進行比較。⑷將選擇開關置于“x100”,進行歐姆測量再次調零。 (5)然后將兩表筆分別接觸校準值為幾千歐姆的電阻兩端,讀取指示的電阻值,然后斷開表筆,將其連接到校準值上。 比較值。 (6) 測量完成后,將選擇開關置于交流電壓最高檔或“OFF”位置。 注意:歐姆表刻度與電壓和電流刻度的左右不同。 0:無限大電阻與電流和電壓的零刻度一致。 ,電阻零點與電流和電壓的最大范圍一致。 比例不均勻:左邊密集,右邊稀疏。 歐姆塊是一個放大倍數塊,即讀出的數字乘以塊上的放大倍數。 電流和電壓塊是范圍塊。 當你不知道被測電阻的估計值時,應從小放大倍數開始,記住“小放大倍數角度偏差小,大放大倍數角度偏差大”(因為歐姆表上越左邊越遠)。刻度盤上,讀數越大,指針指向測量前(左側“8”)。 歐姆表讀數:被測電阻器的阻值應為表盤讀數乘以放大倍數。 為了減少讀數誤差,指針應指向表盤的1、2、1至2部分,即中央刻度附近。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