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1日 12:17 《人物》雜志
內蒙古最貧困的地方是烏蘭察布盟,烏蘭察布盟最貧困的縣是涼城。 涼城地處山區,不能種好莊稼,只能種植谷物和豆類。 沒有其他副業。 全縣20萬多人口仍然吃不飽。 現在農村很多老人還住在土窯或石窯里。 上大學幾乎是涼城人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20世紀80年代末,涼城終于有了自己的知名企業——鴻茅酒廠。 然而,給千家萬戶帶來真正實惠的并不是鴻茅酒,而是高考錄取率從5%到14%的可喜變化。 自那以后,
姚君平不被稱為“姚縣長”的那些年
姚君平從小就鄙視教師這個職業。 尤其是當他看到父親因學生的憤怒而嘴唇顫抖時,他覺得卡車司機比老師還重要。 但他一生教書育人的父親卻把他送進了一所師范學校。 他的話聽起來頗有遠見:“國家越發達,越重視教育,待遇高,人們也尊重。像在日本,即使排隊買菜,老師們也有耐心。”插上 。” 姚君平聽后,暗暗嘲笑父親的老套做法。 日本實行市場經濟。 買菜還需要排隊嗎?
1982年,姚俊平從濟寧師范學院畢業回到涼城,進入縣里新成立的職業中學。 這些學生都是普通中考未能通過的學業困難學生。 教室是水泵廠的廢棄廠房。 它不像普通的“一屋兩門”的教室風格,而是一座長面包形的房子,中間有兩堵墻,三間隔斷。 課堂。 想要進入第三教室,就得“把糖葫蘆串在棍子上”,進入第一、第二教室。 老師們戲稱它為“大火車皮”。 幸運的是,校長是一位好老人。 他在“大火車”外主持了開幕式。 他喊道:“我講完了,你們(指所有老師)也應該說哇!不好的學校就應該怕失去信心!學生不應該有信心,反正我有信心!” 姚君平再也忍不住了,提高了嗓門對學生們說道:“寶貝們,你們知道你們為什么來這里嗎?你們真的不如那些考上涼城一中的學生嗎?” ?我不這么認為,主要是因為我們比他們聰明得多。” 聽完這話,在座的老師和學生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他接著說:“這個人太聰明了,個性很強,不接受約束,對一切都感興趣。有興趣,好動,坐不住;如果你問一個太聽話不能坐的孩子,他不會不敢站,沒有耐力,沒有創造力,抓不住問題的本質!你覺得這樣對嗎? 學生們的情緒頓時高漲起來。 ,吹口哨,歡呼。 他接著說:“我給你解釋之后,你一定明白,你現在已經不是高中的孩子了。如果別人說你‘聰明、調皮、好動,所以不學習’,你就會死。”尷尬!” 如果老師對你有同樣的信心,兩年后你一定能考上!”
當時姚君平還沒有結婚,就從父母家搬到了學校,在那里住了一年半。 他和老校長肩并肩,和學生們一起度過了一整天。 鐘校長十點鐘天黑才回到家,他和學生們回到了宿舍。 讓姚俊平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所任教的兩年制職高班的30名學生中,有4名本科生和十幾名中專學生被錄取。 這一消息在涼城低迷的高考死水里引起了軒然大波。 他總結道:一個人的轉變,關鍵在于提高思想認識; 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是攻心,教師要平等對待各種情況。
1984年,他來到該縣唯一一所公立高中涼城一中。 校長老鄭教他。 他原本以為師生關系可以處理一下,結果老鄭誤認為他是黃繼光。 當他第一次去那里時,學校缺少數學老師。 老鄭說道:“俊平,你是我的學生,我認識你,你可以教我!” 他越想,就越覺得不對勁。 他去了老鄭的辦公室七八次:“鄭老師,我長期教不了他。我是物理系畢業的,數學也只有高中水平,這不是嗎?”高中教高中害人家孩子?我以后的前途也毀了!” 老鄭連連將他踢出去:“你干什么?這么多‘老三’,不是教得很好嗎!課程都安排好了,你要回去職高教書嗎?” ?” 無奈之下,姚俊平想出了一個主意:“我知道高中老師比初中老師有地位。但我的大肚子可以讓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要不然,你讓我怎么樣?”教初中數學?我找個初中尖子生來代替我。” 老鄭點點頭,說道:“那好吧!”
教了半年初中數學,學校轉為三年制高中時,他被分配到高中讀研究生。 老鄭辛苦了,把高考補習班的好老師都送到了高一。 他說:“努力三年,讓涼城的孩子們能夠翻身。如果我不在乎,如果我抓不到,我只是一個老師。” 問題!”
姚俊平最初教過兩門物理課。 一個多月后,他更換了另外兩個班的物理老師。 四個班中,二班的老師最為出名,所有相關的學生都聚集在那里。 由于關系而產生的壞習慣很多,經常被班主任生氣,帶到高三。 這堂課有麻煩了! 考慮到社會影響,班主任干脆假裝得了高一心肌炎。 沒有人愿意取代他的位置。 老鄭說:“俊平,你來當班主任吧!”
姚俊平趁著年輕,把家庭放在一邊,一心撲在學業上。 他發現二班成績的下降與逆反情緒密切相關。 原班主任教課很好,但帶班簡單粗暴,經常體罰。 學生們在學習上感到羞辱和沮喪。 姚俊平比學生大幾歲,很容易在心理上與學生產生共鳴。 對于學生的小問題,他不挑剔,但遇到重大問題,他會單獨與學生交談。 學生感到被理解、被包容,學習動力增強。
那時候沒有加班費,也沒有加班費。 姚俊平隨時隨地接受學生的提問。 他的個別輔導往往是晚自習結束后才開始。 每天晚上十一點、十二點以后,學校就關燈、鎖門。 他和幾個學生點燃蠟,摸索著走出教室。 由于學校條件較差,物理實驗設備匱乏,上實驗課非常困難。 每個周日,他都會把上周沒有做任何事情的同學叫到班上,對力學、光學、電學的各種實驗進行分類,并收集實驗器具。 我們一起引導學生一步步理解每個實驗。 高中畢業離開學校的前一天,他從早上八點一直輔導到下午一點的理科班三個實驗薄弱的學生。 教室外的財務人員正在等待檢查課桌椅。 他們等不及了,只好給他們蓋上封印。 交給了姚君平。
1987年,涼城一中有200名高中生,通過了50多次本科考試。 他的二班錄取率達到了14%,比之前的三班最佳錄取率高出了9個百分點。 當年榮獲“烏盟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證書。 熟悉他的人都對他刮目相看,受益學生的家長也一時興起稱他為“姚縣長”。
為此,他也收獲了一生的愧疚。 1987年,愛人挺著大肚子,懷上了第一個孩子(姚氏是蒙古人),卻終日無家可歸。 有一天,我回到家,看見爐子上放著半鍋紅棗飯。 米飯看上去一點也不光滑,里面還粘著蟲繭! 愛人說:“我讓你去街上給我買個冷蛋糕,我的胃像著火了,你總是忘記!我得自己做。” 姚君平感覺鼻子一酸,強忍著淚水說道:“他們用的涼糕是江米!你們的米太差了,我們家有困難,不能讓肚子里的寶寶吃米蟲啊!” 我的愛人咯咯笑起來。
生產那天,愛人獨自在家,從床上跳到床上,再從地上跳到床上,痛苦地打滾。 涼城的男老師和慧祥寺的喇嘛相比,是被人瞧不起的,找不到對象。 姚君平的婆婆一開始并不同意這門婚事,此時她也過不去。 姚君平的母親身體不好,一動就大汗淋漓。 姚君平晚自習后直到十一點才回家。 他的愛人痛得連尖叫的力氣都沒有。 當時家里無力送她去醫院,姚君平就在街上找到了私人門診醫生。 凌晨兩點他就來到家里,說孩子一會兒就要出生了。 我熬夜到早上七點,我的愛人終于生下了一個女嬰。 因為營養沒跟上,他瘦得骨瘦如柴,小手就像雞爪一樣。 個別醫生道:“實在不行的話,就趕緊處理吧!這孩子天生營養不良,恐怕很難養大!” 姚君平聽后流下了眼淚,罵了他一頓。 他說:“滾開,你個混蛋!你條件不一樣也能養活我,別擔心我這樣的瞎子醫生!” 照顧完剛生完孩子的愛人,他準時出現在早自習教室里。
二班,姚俊平影響了一個叫劉建剛的學生。 劉建剛不是關系系學生。 父親早逝,母親靠賣冰棍養活三個兄弟姐妹。 他給姚君平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從山里沖出來的野人:粉絲寬大的鼻子,滴著粘液,雙手漆黑。 每天除了遲到早退,他還會在課桌之間“走動”,上課睡著,鼻涕直接流到課本上。 但姚君平發現建港人屬于散漫、好動、聰明的類型。 平時物理課上他根本不看書就磕磕絆絆,但在姚俊平組織的課外趣味物理知識競賽中,他頻頻舉手,十題中“萬無一失”。 1987年高考物理實驗題中,姚俊平答對了三道,為涼城的“高考成功”增添了一絲亮光。 慶功宴上,我突然想起了劉建剛。 一打聽才知道,他高考沒考好,去呼和浩特打工了。 姚君平讓同學從呼和浩特給他打電話回來,問他在呼和浩特做什么。 他說家里沒錢給他補習,所以他就賣瓜給那里的親戚。 姚君平問他:“你想就這樣賣瓜一輩子嗎?你不用上補習班,明年來我高三班就可以了,我給你免學費!如果你通過考試,你全家人都能過上好日子,你的收入也能比現在多。” 訂個瓜不是要花很多錢嗎?”
“姚縣長”的神來之筆
1987年以后,除了高三教補習班外,姚俊平基本上沒有教過新生班。 1988年我所帶的高年級班,高一、二年級有三位班主任。 每一次的變化,都讓局勢變得更加混亂。 以張衛華為核心的五人“鬧事團”經常被班主任叫來教訓他。
運動會期間,規定任何人不得進入投擲區,以免撞到人。 五人堅持入場,并當著全校師生的面,與擔任裁判的體育老師“練習”摔跤; 新分配的英語老師向班主任抱怨他們上課吵鬧,但他們在走廊阻止了他們; 人事總監的兒子跟班主任鬧矛盾,跑了。 他的母親來學校找人,她和校長的爭吵讓整棟樓都回聲嗡嗡作響。
老鄭又來找姚君平,讓他來帶這個班。
姚君平一臉苦澀:“這次不管你地位高低!你叫我做什么我都可以,就是別帶這個班!” 老鄭猜到他是怕別人夸獎他的好勝氣質,于是又補充道:“你還年輕,媽的,全縣家長都喊你‘姚縣長’!這不是打仗得來的名聲嗎?越難越是這樣,它就越能訓練你!” 幾句溫暖的話內蒙古高中物理,讓他又生氣了。
但他想,既然答應了,就不能盲目去做。 如果他不這么做,他的名聲就毀了一輩子! 而劉建剛,他這堂課難道比以前差了十倍嗎? 姚君平學生時期也因多動癥而聞名。 他在課堂上只能誠實十分鐘。 他給自己一個理由:“像我們這樣的人,能夠看透事物的主要矛盾,我們不需要花很長時間。”
張衛華是主要矛盾。 接任班主任的第一周,姚俊平對他們遲到早退的各種行為裝聾作啞,以書本為屁股墊,經常站在窗前或陽臺觀察張衛華的情況。行為。 他發現這孩子對運動非常熱衷。 每當有空閑的時候,他就會走到操場上,撿起一塊磚頭當鐵餅,用力地往墻角墻上扔去。
一周后,張衛華不在隊內。 他比他高,站在墻邊。 姚君平湊近他,問道:“魏華,你父親還是供銷社主任?我認識你父親,我也聽縣里很多人說起過他內蒙古高中物理,他的名聲很好。”他的行為和工作!你不能讓他丟臉!因為你,他有人在背后窺探,你讓他日子不好過!
衛華的表情頓時嚴肅起來。 姚君平讓他去參加體育專科考試。 他說他對自己的文化課沒有信心。 姚俊平用勸說的語氣說:“只要你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完成作業,認真學習課本,體育考試就一定能考上!”
第一次班會上,魏華代表全班同學下了決心:“以前,不是我腦子不好,而是我沒有學習,讓我們努力向他學習一年吧” ,然后再比較一下,看看我們有沒有差!我們班主任看重我們,我們也要給他好看。” 啊!”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將讓姚君平終生銘記。 晚上十點學校就熄燈了,其他班級都趕在十點前收拾書本回宿舍。 只有衛華班,每人一塊蠟,過了十一點三十分就不睡覺,甚至白天走得最晚,早來的都會被接走。 其他三個班也不好意思早回去。
五一校運動會,開幕式剛結束,比賽還沒開始,衛華班就有人搬凳子先走了。 小縣城里活動很少,社區里的人圍著三層樓的操場。 在眾目睽睽之下,姚君平在主席臺上坐不住了。 他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想做什么。 他從講臺上跳下來追他們,把他們追進了教室。 眼前的一幕讓他驚訝又感動:學生們靜靜地翻著書本,解答著問題。 他心情很好,然后勸道:“我同意學習要有意識!不過你也要適當放松一下。回去跟老師一起參加運動會,辛苦的事情不只限于一件事或一件事。”兩天!”
1988年,該班60人參加高考,通過20人,其中本科18人,專科2人,全年級升學率提高到19%。 張衛華考入呼和浩特教育學院體育系,并被譽為“姚縣長”。 城市。 這還不包括以500分考入華東化工學院的劉建剛。
“姚縣長”成為姚校長
當年,姚君平所任教的補習班有130把椅子。 每年分班都是個問題,有四五百人想擠進去,縣長秘書投訴很多,被打回去。 見到“姚縣長”比見到縣長秘書要困難得多。
1996年春,自治區級重點濟寧一中派出以副校長為首的小組“挖人”,重點針對“姚縣長”。 涼城一中慌了,涼城縣的家長更慌了。 他們每天到縣政府教育局上訪,“‘姚縣長’走了,我們的孩子怎么辦?”
供銷社張老板特意邀請姚軍平到他家喝酒聊天,“姚老師,如果我要你,我現在可能就報警抓你了!我們這個年輕人涼城,不能沒有你!” 姚君平不好意思地離開了。
1996年秋,被縣晉升為副校長; 2004年,姚俊平出任校長。 涼城一中從一所最普通的中學躍升為烏蘭察布盟市級重點中學。 高考錄取率一直位居聯盟前三名。
他已經活了 43 年,在高中教書 18 年。 以前,他怕的是自己在講臺上尖酸刻薄,在底層卻粗心大意、不聽話。 當上校長后,他又增添了一種恐懼——害怕發達地區來挖學生、挖老師。 涼城經濟落后,老師和家長經不起利潤的誘惑。 “因愛情留人,因事業留人”這句話說得好,但說到錢,哪個“窮小子”不眼睛一亮呢?
發達地區的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不僅免除優秀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還補貼生活費。 貧困地區的孩子連高中都上不起。 現在,他們在步入社會之前,每個月就能掙300元。 “薪水”! 在父母面前要孝順! 許多公立學校甚至與個體家長合作,讓他們充當二手交易商,并向每個學生支付300元。 為了獲取回扣,家長充當中間人,散布涼城一中經濟衰退的消息。 謠言來了。
私立學校聘用教師時,一次性支付年薪。 對入選的名師,每年給予5萬元,三年一次性發放15萬元; 發達地區的公立學校依靠地區待遇的固有差異來補貼晚自習。 涼城一中一天給15元,其他的給30元。 ; 周末加收的學費是50元一班,而一中只要18元。 哪個老師不能感動?
在經歷了1987年、1988年、1989年連續三年高考高峰期后,1999年涼城一中遇到了低谷。 縣里不少人都在議論,無能為力! 大家都去濟寧送孩子上高中。 時任副校長兼教務長姚俊平急得不行,帶領高中老師和兩名副院長到初中宿舍和學生家里做工作。 家長提出條件:“你可以去一中!可以省路費!但是我們要選老師和班主任。” 姚俊平首先被選中,參加了兩個新生班,以及另外兩個補習班。 制定兩套教案,每周教授24節課。
在一個畢業班里,有一個叫嚴宇航的學生,很喜歡問姚君平物理問題。 榮獲2002年自治區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二等獎,姚俊平還榮獲“2002年度“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優秀輔導員”證書。
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學生和教師危機,每年中考前,他都會邀請縣內有望進入涼城一中的應屆初中生家長,進行一次家長會。在食堂吃飯并請他們投票給他們的老師。 他向縣教育局匯報,用牙齒壓榨“留住人才”的好處:中考前10名免學費3年,前30名免學費1年,排名前60名的學生免收一學期學費。 老師的晚自習津貼也增加到了30元。 節省基建資金150萬元以上,可用作教師超課費和年終獎金。
近年來,高考擴招,應屆畢業生出現過剩。 呼和浩特、包頭優先選擇具有5年以上教學經驗的名師。 連續兩年參加自治區人才交流會。 不管有多少本科生愿意來,一中都是免費的。 停留一個月,然后選擇你想保留的。 本科生就業時,除每月900多元的固定工資外,學校另提供1500元。 一中班主任每月的津貼為500元,在呼和浩特市這已經不低了。 姚俊平說:你挖我兩個老老師,我給他們培養20個年輕老師。 只要后備梯隊強大,我就不怕你們挖角。
相關主題:人物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