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進一步加深對電阻概念的理解,掌握電阻率的物理意義。
教學過程:復習介紹:
(1) 歐姆定律是如何表達的?
(2)不同導體的電阻不同。 那么,決定導體電阻的因素有哪些呢? 我們將在本課中研究這個問題。 。
新課:演示實驗:如圖電路中,保持BC間電壓恒定
現象:導線越長,電路中的電流越小。
計算表明變阻器教案,對于相同材料制成的具有相同橫截面積的電線變阻器教案,電阻與電線的長度成正比。
② BC 之間連接相同材料、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導線。
現象:電線越粗,電路中的電流越大。 計算表明,對于相同材料、相同長度的導線,其電阻與導線的橫截面積成反比。
即:導體的電阻與其長度成正比,與其橫截面積成反比——這就是電阻定律。 R∝L/SR=ρL/S…………
(1)式中ρ為比例系數。 當我們使用不同材料的電線重新做上述實驗時,我們會發現不同材料的ρ值是不同的。 可見,ρ是與材料本身相關的物理量。 它直接反映了材料的電導率。 我們稱之為材料的電阻率。 ρ=RS/L…………
(2) 注: ⑴由式(2)可知電阻率ρ的單位:歐姆米(Ωm)。 各種材料的電阻率在數值上等于1米的長度和1該材料制成的橫截面積。 導體的電阻,以平方米為單位。 但電阻率不是由RS和L決定的。
(3)引導學生閱讀P30表并思考:
①哪些材料電阻率低,哪些材料電阻率高? 純金屬的電阻率小,合金的電阻率大,橡膠的電阻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