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二年級物理選修課重點知識點(第1部分)
1、當一個物體具有吸引光和小物體的性質時,就稱該物體帶電或帶電。
2. 兩種收費
自然界中存在兩種電荷,即正電荷和負電荷。 例如: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 用干毛皮摩擦的硬橡膠棒帶有負電荷。 同類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
帶不同電荷的物體一定會相互吸引嗎? 不必要。 除了帶不同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外,帶電物體還具有吸引光和小物體的特性。 這里的“輕小物品”可能不收費。
3. 電氣化方式
使物體起電的方法有摩擦起電、接觸起電、感應起電三種。
(1)摩擦起電:兩個不同物體的原子核結合電子的能力不同。 當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結合電子能力強的物體會獲得電子并帶負電,而結合電子能力弱的物體會失去電子。 電子帶正電。 (正負電荷的分離和轉移)
(2)接觸起電:由于帶電物體缺少(或過剩)電子,當帶電物體與不帶電物體接觸時,不帶電物體會失去電子(或得到電子),從而由于缺乏(或過多)電子,導致不帶電的物體帶正(負)電。 (電荷從物體的一個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3)感應充電:當帶電物體接近導體時,導體中的自由電子會靠近或遠離帶電物體。 (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
2.高中二年級物理選修課重點知識點(第二部分)
1、晶體:外觀上具有規則的幾何形狀,有確定的熔點,有些物理性質具有各向異性。
無定形:外觀上沒有規則的幾何形狀,沒有確定的熔點,某些物理性質是各向同性的。
①判斷物質是晶態還是非晶態的主要依據是其是否具有固定的熔點。
②晶質和非晶質并不是絕對的。 有些晶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非晶態(石英→玻璃)。
2、單晶和多晶
如果一個物體是一個完整的晶體,比如一小粒食鹽,這樣的晶體就是單晶(單晶硅、單晶鍺)。
如果整個物體是由許多小晶體無序排列而成的,這樣的物體就稱為多晶體。 多晶體沒有規則的幾何形狀,但與單晶體一樣,它們仍然具有確定的熔點。
3、晶體微觀結構:
固體內部,顆粒排列非常緊密,顆粒之間的引力很大。 大多數粒子只能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的小范圍內隨機振動。
在晶體內部,粒子按照一定的規則(即晶體的晶格結構)在空間中周期性排列。 不同方向上粒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為此,晶體在不同方向上會表現出不同的物理性質(即晶體的各向異性)。
4、表面張力
當液體表層分子比內部稀疏時感應起電,分子間的距離比內部大,表層分子就表現出吸引力,如露珠。
(1)作用:液體的表面張力使液面收縮。
(2)方向:表面張力與液體表面相切并垂直于這部分液體表面的分界線。
(3)尺寸:液體溫度越高,表面張力越??; 當雜質溶解在液體中時,表面張力變?。?液體的密度越大,表面張力越大。
三、二年級物理選修課第三部分知識要點
1、產生三相交流電:120°的線圈在磁場中旋轉,三組線圈各產生交流電。
2、三相交流電的特點:數值、周期相同。
三組線圈到達值(或零值)的時間依次滯后1/3周期。
3、電氣工程中,黃、綠、紅線用作相線(火線),黑線為中性線(零線)。 三組線圈產生三相交流電,可為三組負載供電。 那么三組線圈和三個負載是如何連接的呢?
4、端子線、火線、零線、零線。
從每個線圈始端引出的電線稱為端子線,也稱為相線,在照明電路中俗稱火線。 從公共點引出的電線稱為中性線。 在照明電路中,接地的中性線稱為中性線。
5、相電壓和線電壓。
端子線與中性線之間的電壓稱為相電壓(U相)(即各線圈兩端的電壓)。
兩端子線之間的電壓稱為線電壓(U線)(即兩個線圈首端的電壓)。
我國日常電路中,相電壓為220V,線電壓為380V。
6、三相交流的相關計算(其中w為線圈旋轉角速度,Em為交叉電壓值)。
e1=Em_in(重量)
e2=Em_in(wt+2π/3)
e3=Em_in(wt-2π/3)
4.高中二年級物理選修課重點知識點第四部分
(1)導體中的自由電荷在電場力的作用下沿一個方向運動,電場力所做的功稱為電功。 適用于所有電路,包括純電阻和非純電阻電路。
1、純電阻電路:僅含有電阻的電路,如電爐、電烙鐵等電加熱裝置組成的電路。 白熾燈和轉子卡住的電機也是純電阻裝置。
2、非純電阻電路:電路中含有旋轉的電機或發生化學反應的電解槽。
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功率的單位是焦耳(J),常用的單位是千瓦時(kW·h)。
1kW·h=3.6×106J
(2) 電功率是描述電流工作速度的物理量。
額定功率:是指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所消耗的功率,銘牌上的標稱功率。
實際功率:指電器在實際電壓下工作時所消耗的功率。
電器只有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其實際功率才等于額定功率。
5.高中二年級物理選修課重點知識點第五部分
電磁感應
1、電磁感應現象
只要通過閉環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環中就會產生電流。 這種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現象稱為電磁感應。
產生的電流稱為感應電流。
2、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閉環內磁通量的變化
3、磁通量變化的常見情況(Φ如何變化):
①線圈所包圍的面積發生變化,閉路中的某些導線移動切割磁力線,導致Φ發生變化; 本質是B不變,S增加或減少
②線圈在磁場中的旋轉使Φ發生變化。 線圈面積與磁感應強度之間的角度發生變化。 例如感應起電,在均勻磁場中旋轉的矩形線圈就是典型的例子。
③磁感應強度隨時間(或位置)變化,磁感應強度是時間的函數; 或者閉環的變化導致 Φ 變化
(Φ變化的結果):磁通量變化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感應電動勢的產生。 如果線圈或線框閉合,則線圈或線框內將產生感應電流。 因此,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經過閉合回路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
4、產生感應電動勢的條件:
無論回路是否閉合,只要通過線圈的磁通量發生變化,線圈中就會產生感應電動勢,產生感應電動勢的導體部分相當于功率供應。
電磁感應現象的本質是產生感應電動勢。 如果回路閉合,就會產生感應電流。 如果回路不閉合,則只會出現感應電動勢,而不會形成連續電流。 我們通過觀察環路中磁通量的變化來看到變化。 而不是看環路外磁通量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