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江西的!大題很麻煩,命題人一向把能用的知識點串起來。必修一重點考牛頓第二定律(F=ma,看到a很快要想到運動學)其次要會正交分解。必修二重點是機械能守衡,考察這往往會和曲線運動結合(例如某一木塊在一圓環中運動)。選修3-1全是重點,也是高考理綜壓軸題目,但題目有限所以命題人會把電場和磁場并為一大題,而電路單獨拿出或小題比例重。選修3-2則是電磁感應和交變電流。3-4.3-5我還沒學所以我也不清楚。
在具有電阻、電感和電容的電路里,對交流電所起的阻礙作用叫做阻抗。阻抗常用Z表示。阻抗由電阻、感抗和容抗三者組成,但不是三者簡單相加。阻抗的單位是歐。在直流電中,物體對電流阻礙的作用叫做電阻,世界上所有的物質都有電阻,只是電阻值的大小差異而已。電阻很小的物質稱作良導體,如金屬等;電阻極大的物質稱作絕緣體,如木頭和塑料等。還有一種介于兩者之間的導體叫做半導體,而超導體則是一種電阻值幾近于零的物質。但是在交流電的領域中則除了電阻會阻礙電流以外,電容及電感也會阻礙電流的流動,這種作用就稱之為電抗,意即抵抗電流的作用。電容及電感的電抗分別稱作電容抗及電感抗,簡稱容抗及感抗。它們的計量單位與電阻一樣是歐姆,而其值的大小則和交流電的頻率有關系,頻率愈高則容抗愈小感抗愈大,頻率愈低則容抗愈大而感抗愈小。此外電容抗和電感抗還有相位角度的問題,具有向量上的關系式,因此才會說:阻抗是電阻與電抗在向量上的和。對于一個具體電路,阻抗不是不變的,而是隨著頻率變化而變化。在電阻、電感和電容串聯電路中,電路的阻抗一般來說比電阻大。也就是阻抗減小到最小值。在電感和電容并聯電路中,諧振的時候阻抗增加到最大值,這和串聯電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