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的
1、了解滑動摩擦力,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了解摩擦力的應用,知道如何增加有益摩擦力,減少有害摩擦力。
(二)教具
彈簧秤、木塊、木板、重物、毛巾、軸承。
(三)教學過程
1. 復習題
1、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有哪些?
2. 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如何運動?
3. 兩種力達到平衡的條件是什么?
2. 引入新課程
師:力的作用之一就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我們用相對較小的力推動桌子,但桌子并沒有開始移動。 為什么是這樣?
(學生回答)
桌子和地面之間存在摩擦力,其作用抵消了推力。 我們用比較大的力推桌子,桌子開始移動。 此時,推力超過摩擦力。
當桌子開始移動時,我們必須繼續施加推力,使其保持勻速直線移動。 如果不施力,桌子就會停止,此時的推力就是用來平衡摩擦力的。
2、摩擦力
1.什么情況下會發生摩擦?
老師:當我們推桌子時,桌子不動。 這時候就有摩擦了。 桌子和地面接觸。 當桌子想要移動時,就會產生一個阻礙相對移動的力。 這就是摩擦力。 正是因為摩擦力,桌子之間才會相對移動,但其實他們并沒有移動。
當桌子開始移動時,我們不再用力推它,桌子很快就停了下來。 原因是桌子受到摩擦。 可以看到桌子和地面是接觸的,并且桌子相對于地面發生了移動,此時也有摩擦力。
綜上所述,摩擦力是一種常見的力。 當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即將發生相對運動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產生阻礙相對運動的力。 這個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產生的原因
摩擦的原因尚未得到科學確定。 一般認為,摩擦的發生是因為物體表面不光滑。 當兩個物體A和B接觸時,兩個物體的凹凸部分由于擠壓而咬合在一起。 當物體A即將運動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物體B對物體A的相對運動產生阻礙作用,這就是摩擦力。 力量。
3、摩擦力的大小
(1)摩擦力的測量
師: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首先要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我們拉著木塊在水平桌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此時,木塊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 當物體以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 根據兩力平衡的條件可知,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因此,只要用彈簧秤測出拉力,就知道摩擦力了。
(2)學生實驗(教材圖912)
教師: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秤拉動木塊在木板上勻速直線運動,測量拉力,即可知道摩擦力。
(學生操作)
(3)學生實驗
老師:把一個鉛筆盒放在木塊上。 此時木塊對木板的壓力增大,然后測量摩擦力。
(學生操作)
(4)學生實驗
教師:將毛巾鋪在木板上,將木塊放在毛巾上,測量木塊在毛巾表面移動時所受到的摩擦力。
(學生操作)
(五)教師總結
從上述實驗可以看出,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有關。 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還與接觸面的粗糙度有關。 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方向
師:摩擦阻礙了物體的相對運動,所以摩擦的方向總是阻礙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
3.增加有益的摩擦力
師: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 在許多情況下,摩擦是有益的。 請告訴我摩擦的好處。
(學生回答)
由于摩擦力,人們走路時不會滑倒。 當我們拿起茶杯時,我們依靠的是手與杯子之間的摩擦力。 縫紉機的大輪帶動小輪轉動。 這是由于皮帶和輪子之間的摩擦造成的。 很難想象一旦失去摩擦,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
每當摩擦有益時,我們就應該嘗試增加摩擦。 根據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度有關的原理,請舉例說明在什么情況下如何增加有益摩擦力。
(學生舉例,教師點評)
4.減少有害摩擦
師:摩擦并不總是有益的。 在某些情況下,這是有害的。 我們必須努力減少它。
機器各部件之間的摩擦不僅浪費動力,而且還會造成機器部件的磨損,影響機器的使用壽命。
想一想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減少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學生回答)
師: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度有關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所以要減少有害的摩擦力,就應該使物體的表面變得更光滑。 然而,該方法不能將摩擦力減小到令人滿意的水平。 現在,讓我們做另一個實驗。 將一排圓鉛筆放在木塊和木板之間,使木塊勻速直線運動,測量拉力。
(學生操作)
可見,用滾動代替滑動可以減少摩擦。 這就是為什么所有車輛都配備了輪子。 機器的轉動部分裝有滾動軸承。 軸承的內外圈之間安裝有許多光滑的鋼球或鋼柱(顯示軸承)。 這樣,旋轉時的滾動摩擦就很小。
減少摩擦的另一種方法是將兩個接觸的摩擦表面移離彼此。 添加潤滑油可以在摩擦表面之間形成油膜,運動部件僅在油膜上滑動,減少摩擦。 利用壓縮氣體在摩擦面之間形成氣墊,使摩擦面脫離,使摩擦力變小。 氣墊軸承和氣墊船使用氣墊來減少摩擦。
5. 總結
1、當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即將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移動時,接觸面上會產生阻礙物體間相對運動的力,稱為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和物體接觸面的粗糙度有關。
3. 常用的方法是增加壓力并使接觸表面更粗糙以增加有益摩擦。 減少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三種:使摩擦表面光滑、用滾動代替滑動、使摩擦表面脫離(添加潤滑油和氣墊)。
6. 家庭作業
1.復習課程。
2. 章末練習 7 和 8。
注:教材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卷。
摩擦力課程計劃的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