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圖片啊,這是很多地方常用的方法,結合以前的歐姆定律來啊,比較比較,做做就好了。反正就多一個內阻嘛。
考慮一個最簡單的閉合回路,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分別為ε和r,外電路電阻(或稱外電路負載電阻)為R.由電流連續性可知,在這個電路中每個部分通過的電流相同,均為I.設電流的流向若為順時針方向.則從圖中的某點(如A)出發,沿閉合電路順時針繞行一周回到點A,各部分電勢降落(常稱電勢降)的總和應當為零,其中有各段導線上的電勢降落,有外電阻R上的電勢降落,有電源內電阻上的電勢降落,最后考慮到導線的電阻均可略去不計,故有.又考慮到電流的流向和所選定的回路繞行方向一致,各部分電勢降應為: Ir+IR=ε I=ε/(R+r) 也就是說,閉合電路中電源的電動勢與總電阻之比等于電路中的電流,這就是全電路的歐姆定律.
①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通過一段導體中的電流強度(I)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U)成正比,跟這段導體本身的電阻(R)成反比,即I=U/R。
a.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只適用線性元件和不包含電動勢的電路。所謂線性元件就是電路中元件的阻值不隨兩端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變化而變化。
b.歐姆定律中所提到“通過”的電流、“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都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
c.I= U/R是說明通過導體的電流和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和導體本身電阻成反比。而對R=U/I決不能認為導體本身電阻將隨導體兩端電壓的增加而增加,隨著通過導體電流的增加而減小,因為電阻是導體本身的屬性。實際上U的改變只會引起I的改變。
②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通過閉合電路的電流I跟電源的電動勢ε成正比,跟電路電阻和電源的內阻的和R+r(即閉合電路的總電阻)成反比,即I=ε/(R+r)。
a.當負載和電源組成一閉合回路時,就有電流通過,一般電源以外的電路叫外電路,電源以內的電路叫內電路。當電流流過電阻時,電能將轉化為熱能(內能),而當電流流過電源時,電源中非靜電力作用將其他形式能轉化為電能。所以從能量守恒定律得eIdt=I2Rdt+I2rdt,以因而得出ε=IR+Ir=I(R+r), I=ε/(R+r)。
b.路端電壓、內電壓、電動勢三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當外電阻R→∞時,即外電路斷開,電流為零,內電壓為零,則路端電壓等于電動勢。
R→0,即電路短路,電流達到最大值,電流的大小I=ε/ r,外電壓為零,則內電壓等于電動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