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物理光學知識點一定要全面
光現象 1、能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
2. 光在同一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現象:影子形成。
日食和月食。 小孔成像... 3. 光在真空中傳播最快,c=3*108 m/s。
在水中,約為真空度的 3/4,在玻璃中,約為真空度的 2/3。 4、光年是一個長度單位,是指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反射光和入射光均在法線兩側;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6、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距離遠近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原理:光的反射。 所形成的是虛像。
7. 球面鏡的用途: 凸面鏡:汽車后視鏡... 凹面鏡:太陽灶、手電筒反光裝置... 8. 光的折射: 當光從一種介質傾斜入射到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將改變。 偏轉,這種現象稱為... 9、光的折射定律:光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 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兩側分開; 當光從空氣折射到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角度; 當光從介質折射到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光發生反射和折射時,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11、色散:復色光分解為單色光并形成光譜的現象稱為色散。
12、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組成的復合色光。 13. 光的三基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基色:紅、黃、藍。 14.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穿過它的有色光決定的。
15.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彩色光決定的。 16、白光(太陽光等)照射到物體上時,一部分被物體吸收,另一部分被物體反射。 這是反射光。 我們看到的是反射光。 不反射任何光的物體的顏色是黑色。
常見光學儀器 1、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會聚在焦點處,通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射出,通過光學透鏡的光線的傳播方向凸透鏡的中心保持不變。
凸透鏡的焦點是實焦點,凹透鏡的焦點是虛焦點。 2、如何判斷凸透鏡 (1)手感法:中間厚、邊緣薄的就是凸透鏡。
(2)聚焦法:凸透鏡通過陽光照射在透鏡上獲得微小的亮點。 (3)放大方法:放大書中文字的是凸透鏡。
3、連接透鏡兩鏡面在球心的連線稱為主軸,焦點到光學中心的距離稱為焦距。 焦距越短,屈光力越強。 4、放大鏡的使用:放大鏡在物像的同側形成一個正立的、放大的虛像。
使用時,物體應盡量遠離鏡頭,但物距不要超過一焦距。 5、幻燈機和投影儀:都是利用凸透鏡將較小的物體放大到屏幕上。 投影儀中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傳播的方向。 要使圖像變大,應使用幻燈機或投影儀。 將相機移離屏幕,并使膠片靠近鏡頭。
6、相機:較大的物體經過凸透鏡后變成較小的圖像。 場景距離相機越遠,圖像就越小。 為了使圖像更大,相機應該靠近物體并且鏡頭應該靠近物體。 增加與膠片的距離。 簡而言之:要使圖像變大,就減小物距,增大像距。
要使圖像變小,請增加物距并減小像距。 7、放大鏡、幻燈機、照相機是三種最基本的光學儀器,它們代表凸透鏡形成的不同圖像。
8、顯微鏡:目鏡、物鏡均為凸透鏡。 物鏡相當于幻燈機,目鏡相當于放大鏡。 它將物體放大兩倍,物鏡放大實像,目鏡放大虛像。
顯微鏡觀察物體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9、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都可以由凸透鏡組成。 物鏡相當于相機,目鏡相當于放大鏡。 物鏡首先將遠處的物體拉近,然后通過目鏡將實像放大成虛像。 當我們通過望遠鏡觀察遠處的物體時,視角會變大,因此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它們。
10、晶狀體和角膜的結合相當于凸透鏡,它將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 11.眼睛通過睫狀體改變晶狀體的形狀。 當看遠處的物體時,睫狀體松弛,晶狀體變薄。 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 當看附近的物體時,睫狀體會收縮晶狀體。 隨著它變得越來越厚,它偏轉光線的能力也越來越強,來自物體的光線也會聚焦在視網膜上。
12、近視的形成:(1)睫狀體功能降低,無法使晶狀體變薄,晶狀體屈光力大。 (2)眼球前后方向過長。
這兩種結果都會導致圖像位于視網膜前面,導致近視。 由于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因此被用來制作眼鏡來矯正近視。
13.遠視:(與近視相反)用凸透鏡矯正。 14、眼鏡的度數:凹鏡片的度數為負,凸鏡片的度數為正。
凸透鏡越厚,焦距越小,功率越大。 凹透鏡的中心越薄,焦距越小,功率越大。
= 100/f(f為焦距,單位:米。
2、初中物理第一卷第四章光學知識要點
第四章七彩光 第一節光的傳播 自然界中存在著許多與光有關的現象。
例如:清晨或傍晚天空中的萬道光芒、雨后晴空中的彩虹、陽光下我們的影子、密林中斑駁的陽光、夢幻般的海市蜃樓、夜晚的七彩燈光等等,本章內容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通過學習,我們必須掌握: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光的反射現象、光路圖的規律和方法。 光的折射現象、規律及應用、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 要有光,就必須有光源,光源就是能夠發光的物體,比如太陽、螢火蟲、電燈、火把等。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光的傳播速度為3.0*10^8m/s。
相當于每秒繞地球赤道七圈半。 光的傳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大,在空氣中稍小,在水中為真空的3/4,在玻璃中為真空的2/3。 在物理學中,我們用帶有箭頭的直線來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稱為射線,許多射線組合在一起稱為光束。 小孔成像:u增大,v減小,圖像減小,亮度增大,是倒立的實像。
第二節 光的反射 我們通常照鏡子,會看到湖岸上樹木的倒影。 這些現象都是光的反射。 當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時,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的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投射到物體表面的光稱為入射光線。 (AO) 從物體表面返回的光稱為反射光。
(OB) 入射光在反射面(界面)上的投影點稱為入射點。 (O點)穿過入射點并垂直于界面的直線稱為法線(為方便繪圖而制)。
(ON) 入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稱為入射角。 有角度的反射光與法線之間的角度稱為反射角。
角度γ 通過實驗可以得到光反射的規律:當光發生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兩側分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發生在光滑表面上的反射稱為鏡面反射。
平行光經過鏡子發出后,仍然是平行光。 在相對粗糙的表面上發生的反射稱為漫反射。
經過漫反射后,平行光不再是平行光,而是向各個方向散射。 正是因為漫反射,我們才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發光的物體。
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它們都遵循光反射定律。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形成的圖像是虛像,有大小、處于一定位置。
無論平面鏡的大小或物距如何,圖像的大小都等于物體的大小。 該距離等于物距。
圖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 在物理學中,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圖像稱為實像,即實際光線會聚后得到的圖像。 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圖像稱為虛像,即它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而是光線的反向延伸。 由線條匯聚得到的圖像。
例1:如圖所示,使用自動針孔攝像頭觀察蠟燭火焰。 下面有四句話。 正確的說法是(A) (1)膠片上蠟燭火焰的圖像是上下顛倒的; (2)膠片上的蠟燭是倒置的。 火焰圖像可以縮小或放大; (3)保持小孔與蠟燭火焰的距離不變,向后拉動內筒物理資源網,增加管子的長度,蠟燭火焰的圖像就會變大; (4)保持小孔與蠟燭火焰的距離不變,內筒向前推(相當于v減小),蠟燭火焰的圖像變得更亮。 A.(1)(2)(3)(4) B.(1)(3)(4) C.(1)(2) D.(3)(4)例2:如圖所示, MN是平面鏡,A是發光點,B是反射光上的點。 嘗試畫出反射光和入射光。 解:例3:使與地面成60°角的陽光垂直射入井底,如圖所示,平面鏡與水平地面的夾角為(B)潛望鏡光路圖 A.15° B.75° C.45° D.90° 分析:如圖所示,當入射光與地面成60°時,反射光是垂直的 如果直接照到底部井的入射光與出射光之間的角度為60+90=150°。
則入射角為75°,故選B。 例4:一根長1.2m的木棍垂直立在水平地面上。 影子的長度是50厘米。 同時,一根直立的旗桿影子的長度是8m,那么這根旗桿的高度是多少? 解:本題可以用比例來計算。 將太陽光視為平行光源,則物體與影子將有如下比例關系: 1.2:0.5=h:8 ∴h=19.2m 平面鏡的應用: 1)改變光路(潛望鏡) 2)成像(鏡子) )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可以擴大視野,并具有虛焦點,如汽車后視鏡; 凹凸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能聚集光線,具有實焦性,如:探照燈燈罩。 第三節:光的折射 當我們洗臉時,盆里的水會比實際的水淺。 當我們把筷子放入湯碗中時,筷子似乎是彎曲的。
這些現象都屬于光的折射。 當光從一種介質傾斜入射到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偏轉,稱為光的折射。
折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角度稱為折射角。 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類似,也存在折射定律。
光發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兩側分開。 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隨著入射角減小,反射角也減小。 例1:當光從光密物質(如玻璃)進入光疏物質(如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當光從光疏物質進入光密物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當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即0°。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例1:畫出水中A點的光路圖如圖所示。 A'是A的虛像。由于光從水中進入空氣,折射角大于入射角,A'在A之上。 第一節 光的色散 雨后晴天,七彩彩虹出現在天空。 陽光經過三棱鏡后會分解成七種顏色的光。
白光經過棱鏡后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的現象稱為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
光的色散是七種單色光經過棱鏡后發生不同程度的偏轉而引起的。 其中,紅光的偏轉程度最小,紫光的偏轉程度最大。 通過實驗,人們發現初中物理現象,通過適當地混合紅、綠、藍光,可以獲得其他顏色的光。
3.【求初中物理光學所有關于彎月透鏡的知識,急
彎月透鏡 凸透鏡是中心部分較厚的透鏡。 凸透鏡分為雙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彎月形)形式。 薄的凸透鏡具有會聚作用,因此也稱為聚光透鏡,而較厚的凸透鏡可以看很遠的地方。 、發散或會聚等,這些都與鏡片的厚度有關。 當平行光(如太陽光)平行于軸(凸透鏡兩個球面中心的連線稱為透鏡的主光軸)時初中物理現象,光線在凸透鏡兩側經過兩次折射透鏡時,它們會聚在軸上的一點上。 此點稱為凸透鏡的焦點(記為F)。 凸透鏡的焦點位于鏡子的兩側。 例如,如果是薄鏡片,則這兩個焦點到達鏡片的中心。 距離大致相等。 凸透鏡的焦距是指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通常用f表示。 凸透鏡的球面半徑越小,焦距越短。 凸透鏡可用于老花眼、遠視人士佩戴的放大鏡、眼鏡、顯微鏡、望遠鏡等。 鏡頭等。焦距越大,凸面鏡的表面越凸,聚光功能越好。 兩側為球面或一側球面另一側為平面、中間部分較薄的透明體,稱為凹透鏡。 它分為雙凹透鏡、平凹透鏡和凸凹透鏡三種類型。 連接兩個表面曲率中心的線稱為主軸,中心的點O稱為光學中心。 通過光心的光線無論來自何處都不會發生折射。 平行于主軸的光束,經凹透鏡折射后,向各個方向發散。 與發散方向相反的延長線都將位于與光源同側的點F處。 折射光線看起來是從 F 點發出的。該點稱為虛焦點。 鏡片兩側各有一個。 凹透鏡也稱為發散透鏡。 凹透鏡的焦距是指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 鏡頭的球面曲率半徑越大,焦距越長。 如果是薄透鏡,兩邊的焦距相等。 焦距 如果你在相機的英文說明書上見過“f=”,那么它后面的數字通常就是它的焦距,即焦距。 例如:“f=8-24mm,38-115mm(35mm)”,這表示這款相機的焦距為8-24mm,對角線視角相當于傳統35mm相機的焦距38-115毫米。 一般來說,35mm相機的標準焦距約為28-70mm。 因此,如果焦距高于70mm,則意味著支持長焦效果,如果低于28mm,則意味著具有廣角拍攝能力。 “可對焦范圍”是焦距的延伸,通常分為一般拍攝距離和特寫距離。 相機的一般拍攝距離通常標注為“從某一厘米到無限遠”,而設計先進的產品往往會提供近距離拍攝功能(微距),以彌補一般拍攝模式下無法對焦的問題。 有些相機非常強調支持1厘米特寫拍攝的神奇能力,適合拍攝精細的物體。 相機鏡頭是一組鏡頭。 當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透鏡時,會匯聚到一點,該點稱為焦點。 ,從焦點到鏡頭中心的距離稱為焦距。 具有固定焦距的鏡頭為定焦鏡頭; 焦距可調的鏡頭是變焦鏡頭。 (當一束平行光通過以凸透鏡為主軸的凸透鏡時,在凸透鏡的另一邊,凸透鏡會聚成一點,該點稱為焦點。距焦點的距離到凸透鏡的光學中心的距離稱為凸透鏡的焦距。凸透鏡的兩側都有焦點。) 光學中心:可以把凸透鏡的中心近似視為光學中心。 我們使用的相機鏡頭相當于凸透鏡,膠片(或數碼相機的感光器件)位于凸透鏡的焦點附近。 換句話說,薄膜與凸透鏡的光學中心之間的距離較大。 它大約等于該凸透鏡的焦距。 凸透鏡的焦距可以形成圖像。 一般來說,當凸透鏡用作相機鏡頭時,其產生的最清晰圖像一般不會正好落在焦點上,或者換句話說,最清晰圖像到光心的距離(像距)一般不相等到焦距,但略大于焦距。 具體距離與被照射物體到鏡頭的距離(物距)有關。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實際上它總是大于焦距)。 因為當我們拍照時,被拍攝物體與相機(鏡頭)之間的距離并不總是相同的。 例如,在拍攝人物時,有時,如果我們想拍全身,我們就應該遠離,如果我們想拍半身,我們就應該靠近。 換句話說,像距并不總是固定的。 這樣,如果想要得到清晰的圖像,就必須隨著物距的不同而改變膠片到鏡頭光心的距離。 這個變化的過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調整”。 “角”...
4.二年級物理光學考試題及答案
評分員評分 1.選擇題(每空?分,總?分) 1.下列現象中,光的線性傳播是: A.平靜的水面反射岸邊的風景; B.物體在水中的位置看起來比實際的高; C、陽光下的樹影; D. 使用放大鏡查看郵票。 2、下列哪種現象屬于光的反射: A.立即效應; B.小孔成像; C.“水中月””;D.海市蜃樓。3.下列現象中,下列現象是由光沿直線傳播引起的:A.月光下的樹影;B.你看到他人的背影; D. 放映廳內的倒影 4. 下列現象中,光的折射現象是: A. 小孔成像;教室里的黑板;陽光下,地上出現一棵大樹的影子。圖中所示的幾種電磁現象中,正確的是: 6. 下列現象不能用光的線性傳播來解釋: A. 日食和月食; C. 小洞的形成;成像; D. 閃電發生時,先看到閃電,然后聽到雷聲 7、植樹時,需要判斷是否應該種植某一行樹。 判斷是否直的方法是:一個人站在第一棵樹前面,用一只眼睛看后面的樹。 如果后面的樹被第一棵樹擋住了,說明這一排的樹都栽直了,其他的樹也都栽直了。 原因是:A.光直線傳播; B、光的反射現象; C、光的折射現象; D.光的漫反射現象。 8. 關于光的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光在玻璃中不沿直線傳播; B. 光只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 C、光在任何情況下都沿直線傳播; D. 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9. 關于光反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反射光位于由入射光和法線確定的平面內; B、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線兩側分離; C、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D、入射光鏡與鏡之間的夾角增大,反射角減小。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射光和入射光不能在一條直線上; B、各漫反射光不遵循反射定律; C、反射時光路可逆; D.反射光的速度小于入射光的速度。 11、一束光與平面鏡成30°角,則反射光與入射光的夾角為:A.60°; B.90°; C.120°; D.150°.12。 關于鏡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無論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只有一束入射光,只有一束反射光; B、鏡面反射的每一束光線都遵循光反射定律; C、有些光線在漫反射時不遵循光反射定律; D、當入射光線相互平行時,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線相互不平行。 13.用途 平面鏡用于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若入射光與反射光的夾角為100°,則入射光與反射鏡的夾角為:A.100°; B.80°; C.40°; D.50°.14。 當人沿著道路行走,經過路燈時,路燈照射到的圖形的長度會發生變化。 變化應該是:A.逐漸拉長; B.逐漸變短; C、先拉長,后變短; D.先變短,然后變長。 15、在枝葉茂密的大樹下,陽光可以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面上投下許多圓形的光斑。 它們是: A. 太陽的圖像; B、葉子間有很多小孔的光斑; C、陽光透過樹葉發出的光形成的光斑; D、陽光照射在葉子上的小水滴上形成的光斑。 16.一束平行光照射在平面鏡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觀察者在鏡前任意位置都能看到反射光; B、觀察者永遠看不到鏡前的反射光; C.只有一束反射光,在特定方向上方; D、有無數的反射光,分布在各個方向。 17、雨后晴朗的夜晚,為了不踩到地上積水,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向月光方向走,地上較暗的地方是積水; B、向著月光走去,地上明亮的地方都積滿了積水; C、逆著月光行走,地上亮的地方都積滿了水; D. 朝月光走,逆著月光走,地面陰暗的地方都積滿了水。評價者打分二、選擇題(每項留空?除以,總分?分) 18. 以下哪個說法是正確:A.光在介質中總是沿直線傳播; B、真空中光速為3*108m/s; C、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D.物體經過凸透鏡后,總是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19.下列關于四種光學儀器成像條件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平面鏡成正立、大小相等的虛像; B. 相機形成直立的、縮小的實像; C、幻燈機產生正立放大的實像; D. 放大鏡產生正立且放大的虛像。 20、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小明站在岸邊,看到了水里的魚。 他看到的是魚的虛像; B、小明從遠處走進懸掛的平面鏡,他在鏡中形成的圖像大小保持不變; C、物體通過凸透鏡總是形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D、幻燈機是利用凸透鏡形成實像倒立放大的原理而制成的。 21、圖中所示的幾種電磁現象中,正確的是: 22、坐在教室里的學生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筆字,是因為: A.粉筆字發出的光進入眼睛; A. B、眼睛發出的光檢測黑板上的粉筆字; C、粉筆字將光線反射到眼睛里; D. 粉筆字符漫反射光線。 評分員評分 3.簡答題(每個空格?分,總?分) 23.實驗室要求低溫干燥環境,則可采用A。
用電風扇吹氣; B. 使用干冰升華。 為什么用電風扇吹就不行,而用升華就可以呢? 評定員的分數是4分。填空(每空格?分,共?分) 24、看電影時,由于光的反射,我們可以從各個角度看到屏幕上的圖像。
同時,我們可以區分屏幕上不同角色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差異。 25.當陽光以30°的角度與水平面撞擊平靜的湖泊時,反射角為___。 當陽光在中午垂直撞擊湖泊時,入射角和反射角都等于_____。
26.在今年的氣象日,“ Dight News”出版了一份氣象信息:“由于空氣污染的影響,地球上的陽光越來越少。與1950年代相比。
5.初中物理和光學知識點
(2)日常生活中升華和凝結的現象(冷凍濕衣服干燥,在冬季看到霜)11。升華吸收熱量,升華釋放熱量。光源。 2.在均勻介質中以直線傳播光。 氣氛不均勻。 當光從大氣發射到地面時,光就彎曲了。 3.光速。 不同材料中的光傳播速度通常不同。 在真空中,最快。 真空中的光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 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此速度。 水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的速度為2/3c。 4.光在直線中傳播。應用程序可以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陰影形成,月球和日食形成,針孔成像等。5。光:光:指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即,即,即沿著光的傳播路線繪制一條直線,并在直線上畫出箭頭,以指示光傳播的方向(光是虛構的,實際上不存在)6。當光從一種介質發射到一個介質到另一個介質的界面,一部分光返回到原始介質。 光的傳播方向改變了。 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反射的定律反射光,入射光和正常狀態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的光和入射光在正常的兩側分開。 反射等于入射角的角度可以總結為:“三線和一側,兩條線分開,兩個角度相等。” 理解:(1)反射光取決于入射光,描述時“反”一詞應處于最前沿(2)反思條件:兩個介質的連接; 發生:事故點; 結果:返回原始培養基(3)隨著入射角的增加而隨著減小而減小的反射角會增加。 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將變為零度8。兩個反射現象(1)鏡面反射:平行光線在被界面反射后以一定方向反射,并且只能在反射光中接收到反射光。特定方向(2)彌散反射:平行光在被界面反射后在每個方向上反映。 反映在不同方向上,即可以在所有不同方向上接收反射的光。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彌漫性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光路在光的反射中是可逆的。 10.平面鏡子對光的影響(1)成像(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11.平面鏡像成像的特征(1)形成的圖像是直立的虛擬圖像(2)圖像的大小和對象(3)連接圖像和對象的線垂直于鏡面,圖像等于從對象到鏡像的距離。 理解:平面鏡和物體形成的圖像是對稱的圖像,鏡面為軸。 12.真實圖像和虛擬圖像之間的差異。 真實圖像是由實際光線的收斂形成的。 可以通過屏幕接收它,當然也可以使用。 眼睛看。
虛擬圖像不是由實際的光線的收斂性而是由實際燈光射線的反向擴展線的交匯處形成。 只能用眼睛看,屏幕不能收到。 13.平面鏡的應用(1)在水中反射(2)平面鏡像(3) 6.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在光線從一種培養基傾斜入射到另一種培養基中,傳播方向通常會改變。 這種現象稱為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出現在兩個介質的結處。 只是反射的光返回原始介質,而折射光進入另一種介質。 由于光線在兩種不同的材料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因此在兩個介質的連接處的傳播方向變化。 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個介質的交界處,都會發生折射和反射。 2.折射法。 當光從空氣傾斜入水或其他介質時,折射射線與入射射線和正常狀態相同。 折射光線和入射射線在正常的兩側分開;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當入射角增加時,折射角也會增加。 當燈光垂直射擊到中表面時,傳播方向保持不變,并且光路在折射過程中是可逆的。 理解:折射定律分為三個點:(1)三線和一側(2)兩條線分開(3)兩個角度分為三種情況:①當入射光垂直于界面時,入射光是當入射的情況下,折射角等于等于0°的入射角; ②當空氣被傾斜入射到水(例如水)時,光線會通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當光被傾斜從水(例如水)中入射的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在光的折射中,光學路徑是可逆的4.鏡片和分類鏡頭:由物質制成的透明鏡頭(通常是玻璃),至少一個表面是球體的一部分,并且鏡頭的厚度比球體半徑小得多。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心凹面厚度厚:邊緣厚,中心薄。主要光軸,光學中心,焦點,焦距,主光軸:直線穿過兩個球體中心光學中心:主光軸點上有一個特殊的中心,光線傳播的方向保持不變。 (鏡頭的中心可以視為光學中心)焦點:凸透鏡可以使與主軸平行的光線平行在主光軸上的點收斂。 這一點稱為鏡頭的焦點。 “ F”用于表示虛擬焦點: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 通過凹形鏡頭后,它變成了分歧,并且發散光的反向延伸線在主光學軸上的點相交。 這一點不是光的實際收斂點,因此稱為虛擬焦點。
焦距:從焦點到光學中心的距離稱為焦距,以“ F”為代表。 每個鏡頭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學中心。
如圖6所示,鏡頭對光凸透鏡的影響:收斂對光的影響(如圖所示)凹形鏡頭:對光的發散作用(如圖所示)7。凸透鏡對象距離的成像規則(u)大圖和小圖像距離的虛擬和真實圖像對象位置圖像(v)應用u> 2f來減少真實圖像鏡頭的兩側f <v 2f 2f幻燈片投影儀u = f不會產生圖像u <f to to放大虛擬圖像鏡頭v> u放大玻璃鏡頭鏡頭成像的同一側的口服記憶方法口服判斷1:“一個焦點虛擬和真實,兩個焦點分為大小;虛擬圖像是直立的;在同一側;真實圖像在另一側倒置,并且對象的圖像變小。 口頭判斷2:三個對象距離和三個邊界,圖像隨物體距離而變化; 物體很遠,真實的圖像又小且近距離,對象靠近真實的圖像。 如果將對象放在焦點中,則當物體直立放大時,將出現虛擬圖像。 幻燈片顯示圖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對象在一個焦點和兩個焦點之間。 如果攝像機被縮放,則對象將是焦距的兩倍。
口頭判斷3:凸鏡在攝影,幻燈片和放大倍率方面具有強大的功能; 焦距的兩倍是實際尺寸的兩倍,而焦距的兩倍是焦點內部較大的。 如果將對象放在焦點中,則與對象在同一側的虛擬圖像將更大; 牢記規則,該物體將在圖像附近更大,并且遠圖像變得更大。 8.為了使屏幕上的圖像“直立”(向上),應將幻燈片倒置。
9.相機鏡頭等同于凸透鏡,攝像機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