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快掌握科學知識,快速提高學習能力,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三年級物理課本上冊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1.溫度
1.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熱度或冷度。
2. 單位:
① 國際單位制中采用熱力學溫度。
②常用單位為攝氏(℃)。規定以標準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物理九年級上冊,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將其分成100等份,每等份稱為1攝氏度。某地溫度-3℃讀作: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
③換算關系T=t+273K
3.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來工作。
分類與比較:
實驗溫度計的分類、溫度計、溫度計
用途:測量物體溫度、測量室溫、測量體溫
范圍:-20℃~110℃ -30℃~50℃ 35℃~42℃
刻度值1℃ 1℃ 0.1℃
所用液體 水銀 煤油(紅色) 酒精(紅色) 水銀
特殊結構:頂部有收縮的玻璃泡
使用方法:使用時請勿搖晃物理九年級上冊,測量讀數時請勿離開物體。使用前請搖晃遠離人體,以便讀取讀數。普通體溫計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其量程,判斷是否適用于被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將溫度計玻璃球完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應接觸容器底部或壁;將溫度計玻璃球浸入被測液體中并等待片刻物理資源網,待溫度計讀數穩定后再讀數值;讀數時,玻璃球應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應與溫度計中液柱上表面平齊。
2. 身體狀態變化
填寫狀態變化的名稱及吸放熱條件:
1. 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義: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的變化稱為熔化。
結晶性物質:海水、冰、石英晶體,非結晶性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鹽、明礬、萘、各種金屬
融化圖像:
②凝固:
定義: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稱為凝固。
凍結圖像:
2、汽化、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變化稱為汽化。
定義: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僅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液體汽化現象稱為蒸發。
影響因素: (1)液體的溫度; (2)液體的表面積; (3)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 作用:蒸發吸收熱量(吸收外界或自身的熱量),有冷卻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沸點:液體沸騰的溫度。
沸騰條件: (1)達到沸點。 (2)繼續吸收熱量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所有液體的沸點,當氣壓降低時都降低,當氣壓升高時都升高。
②液化:定義:物質由氣態變成液體的變化叫液化。
方法:(1)降低溫度;(2)壓縮體積。
3.升華與凝結:
①升華定義: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并吸收熱量的過程。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鎢等。
② 凝結定義: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放出熱量的過程
希望我為大家提供的三年級物理課本知識點能夠對大家有用,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詞典物理網!
【初三物理上冊知識點整理】相關文章:
★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13章分子熱運動復習重點
★初中物理課本上冊第3單元知識點講解
★北大物理三年級上冊電壓知識點
★初中物理上冊歐姆定律知識點匯總
★ 初三物理課本第三節復習要點精選:比熱容
★初中物理上冊第13章知識點精選復習:分子熱運動
★ 山東教育出版社三年級物理上冊熱機知識點
★ 精選初中物理上冊第13章知識點復習:分子運動論
★初中物理上冊第11章知識點精選復習:杠桿
★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16章復習重點:影響電阻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