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面試題目是根據考生記憶所作,與實際考試題目可能存在差異,僅供參考。
講座主題一:初中物理《壓敏電阻-電阻器》
參考分析:
【教學流程】
第一步:介紹新課程
老師問同學們,上節課時影響電阻阻值的因素有哪些?改變電阻阻值最簡單的方法是什么?接著老師引入了主題——“可變電阻器-電阻”。
第二節 新課程教學
1.壓敏電阻的原理
根據學生對引言問題的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改變電阻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絲的有效長度。
老師展示一段鎳鉻合金絲,并演示如何改變另一端接觸點的位置,從而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絲的電阻值。
根據以上分析,老師給出了滑動變阻器的概念,以及變阻器的原理。
2.可變電阻器的結構示意圖
老師展示了實驗室常用的滑動變阻器,介紹了它的基本結構,一根長長的漆包合金線繞在一個陶瓷圓筒上,有三個接線柱,一個滑動塊P。
教師結合實際的滑動變阻器講解了結構原理圖的繪制,并給出了電路圖中符號的繪制方法。
3.變阻器的使用
老師提供滑動變阻器、電源、開關、燈泡、電線等器材,講解滑動變阻器的接線要求及“一上一下”的原理;在閉合開關前,需要將變阻器的阻值調到最大,以保護電路。
老師讓學生把電路連接好并畫出電路圖,同時調整滑動變阻器的阻值,根據燈泡的亮度來分析電路中電流的大小。發現,接入電路的變阻器的有效電阻絲越長,燈泡就越黑,也就是電流越小,變阻器的阻值越大。
第三階段:鞏固提升
老師在大屏幕上呈現可變電阻的組成及使用注意事項的填空題,測試學生的理解。
步驟 4:總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開放作業:找出變阻器在生活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略
講座主題二:初中物理《升華與凝結》
1. 題目:升華與凝結
2. 內容:
3.基本要求:
(1)十分鐘內完成試講;
(2)應有適當的板書;
(3)有與生活相關的例子;
參考分析:
【教學流程】
第一步:介紹新課程
【創設情境】
老師結合實際生活提了一個問題: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古人認為霜從天而降,所以叫霜降。你同意這個觀點嗎?能不能結合所學的物理變化來解釋一下?還有其他的物理變化嗎?這就引出了本節的主題“升華與凝結”。
第二節 新課程教學
教師展示兩個白熾燈泡,一個舊的,一個新的,讓學生觀察比較兩個燈泡燈絲的粗細。學生觀察后發現,舊燈泡里的燈絲更細。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燈絲用久了會變細?
【生成概念】
引導學生思考、分析、交流。有的學生認為,燈泡在使用時,溫度可能較高,導致鎢絲在高溫下熔化,由固態變為液態。還有的學生認為,燈絲也可能直接由固態變為氣態。
為了進一步得出結論,老師演示了實驗:碘的升華與凝結。將少量碘放入試管中,蓋上蓋子,放入熱水中,讓學生觀察瓶內的變化。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固態碘沒有經過熔化過程,而是直接變成了紫色的碘蒸氣;再將試管從熱水中取出,放入冷水中,碘蒸氣沒有經過液化過程,而是直接變成了固態碘。
學生總結實驗現象:碘在加熱時直接從固體變成氣體,在冷卻時直接從氣體變成固體。此時,老師明確概念:物質直接從固體變成氣體的過程叫升華,物質直接從氣體變成固體的過程叫凝結。
【加深理解】
結合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試管放入熱水中,碘會升華,試管放入冷水中,碘會凝結。讓學生談談升華和凝結的吸熱和放熱條件。師生共同得出升華需要吸熱吸收,凝結需要放熱釋放。
讓學生討論和解釋“結霜”現象和長期使用后燈絲變細的原因: ①結霜的形成是結露。秋季地溫低,空氣中的水汽直接凝結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細小的冰晶。 ②白熾燈長期使用后燈絲變細,是因為燈泡使用時溫度高,鎢絲升華,直接從固態變成氣態,所以燈絲變細。
第三階段:鞏固提升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水的三種狀態:冰、水、水蒸氣,讓學生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完成物理狀態轉換關系圖。
第四步:作業總結
總結:師生共同總結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點。
作業:聯系生活,找出升華、凝結在生活中的應用。
4.黑板設計
講座主題三:初中物理《電磁鐵》
1. 名稱:電磁鐵
2. 內容:
3.基本要求:
(1)必須有板書;
(2)試講十分鐘左右;
(3)解釋影響電磁鐵磁力強度的因素
參考分析:
【教學流程】
第一步:介紹新課程
你知道嗎?在工農業生產中,電磁起重機可以吊起很重的物體。(觀看視頻)同學們,想一想,這個電磁起重機是不是用的是永磁體?為什么呢?
其實它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電磁鐵。
第二節 新課程教學
為了觀察最真實的現象,我們需要制作一個電磁鐵裝置。制作完成后,觀察在通電前后將其靠近回形針會發生什么情況。
1. 提問:有什么方法可以讓自制的電磁鐵吸住更多的大頭針(釘子)?電磁鐵磁性的強弱取決于什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改進自制的電磁鐵,使它能吸住更多的大頭針。
2、猜想與假設:請分組討論,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交流猜想的依據。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可能有。
老師總結得出,電磁鐵磁場的強度可能和電流的大小、線圈的匝數有關,下面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實驗設計。
3.制定計劃并設計實驗:
保持匝數不變,探究磁性與電流的關系;保持電流不變,探究磁性與匝數的關系。
老師提問: ①用什么方法反映電磁鐵磁性的強弱? ②用什么方法測量通過電磁鐵的電流的大小?
隨機讓學生談論自己的設計想法,最后師生共同完成實驗方案。
4.進行實驗、分析、總結。
學生按照設計好的方案分組開展實驗,并記錄實驗數據和實驗現象。
教師指導:小組討論,對比自己的實驗過程,能得出結論嗎?
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有電流的大小和線圈的匝數,電流越大,線圈的匝數越多,磁性越強。
5. 評估與合作
請大家討論交流,提出實驗中發現的問題或者感到困惑的問題。
第三階段:鞏固提升
如圖所示,當滑動變阻器的滑塊向右移動時,電路中的電流( ),電磁鐵的磁性將( )。
板書設計:略
講座主題 4:光的色散
參考分析:
【教學流程】
第一節:新課介紹
播放一段關于彩虹傳說的動畫,并提出“為什么天空中會有彩虹?”的問題來引入主題。
第二節 新課程教學
1. 光的散射
問題:牛頓是怎樣散射陽光的?
向學生展示一個棱鏡并讓他們觀察它的特性。
學生們討論回答:透明的,有三條邊。
演示實驗:讓一束陽光照射到棱鏡上,調整好角度,在另一側用白色屏幕接收。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陽光穿過棱鏡后發生的變化。
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播放分散畫面。
結論是:當一束太陽光照射到棱鏡上時,會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如果用白光屏接收,就會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條彩色光帶,顏色有紅、橙、黃、綠、藍、靛、紫。
常見的總結:把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的光叫做色散。
問題:根據光路可逆原理,如果將分解后的七種顏色的光以與原來發射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入射到棱鏡上,會發生什么情況?
讓學生討論:如果七種彩色光以與原始發射相反的方向進入棱鏡,它們將重新組合成白光。
問:太陽光可以分解成七種單色光,但我們在自然界中看到的顏色遠不止紅、橙、黃、綠、藍、靛、紫這幾種。為什么會這樣呢?
引導學生回答:當幾種彩色光混合在一起時,就會產生很多種絢麗的顏色。
通過播放視頻,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某些彩色光混合在一起可以產生很多種顏色。
問:白光發散后,各種色光混合后又重新組合成白光。那么七種單色光中任意兩種或兩種以上混合后會得到什么顏色呢?介紹色光混合。
2. 彩色光的混合
學生們觀看彩色光混合視頻。
引導學生根據視頻內容進行討論,老師進行總結。
光有三原色,顏料也有三原色嗎?
延伸:彩色電視的制造原理。電視屏幕上的彩色圖像是由紅、綠、藍三種顏色組成的。如果你用放大鏡觀察彩色電視屏幕,就會觀察到這種現象。
第三階段:鞏固提升
問題:雨后出現彩虹的原因是什么?
步驟 4:總結
總結本堂課的內容,課后盡量尋找不可見光的相關知識,下堂課一起學習分享。
【板書設計】
講座主題 5:大氣壓力
3.基本要求:
(1)十分鐘內完成試講;
(2)應有適當的板書;
(3)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電子教學媒體
參考分析:
【教學流程】
第一節:新課介紹
從生活到物理:
用生活中的例子提出問題:“為什么塑料吸盤可以吸在墻上,掛上重物?為什么玻璃杯里的飲料可以被吸進嘴里?”
然后放出一段視頻:在鐵桶里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熱,等水沸騰后堵住口,再往上面倒冷水,看到什么現象?這引出了一個問題:“在倒杯子實驗中,大氣壓強可以撐住杯子里的水,這里大氣壓強可以壓扁鐵桶,那么大氣壓強到底有多大呢?”這就引出了話題——大氣壓強。
第二節:新課教學-大氣壓的測量
(因為汞有毒,所以本次實驗以視頻回放的形式進行。)
視頻顯示:一根長約1m的玻璃管內裝滿水銀,用手指堵住玻璃管末端,然后倒插在水銀罐內,松開手指,管內水銀面開始下降,達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下降,此時管內水銀高度約為760mm,若將玻璃管傾斜,水銀面不會再下降,管內外水銀柱高度仍為760mm。
第三階段:鞏固提升
(1)一位學生在做托里拆利實驗時,測得大氣壓為76厘米汞柱。于是,他把水銀注入水銀槽中,使槽中的水銀面上升1厘米。垂直放在槽中的玻璃管中的水銀面也上升。此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為。
(2)可用一端封閉的玻璃管測量大氣壓。如果通過向管中注入水進行測量,則管的長度應為(D)
A.約1米 B.0.76米 C.與管子粗細無關,管子長度10米 D.10米以上
步驟 4:總結
總結: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所學知識
作業:思考:大氣壓隨海拔高度變化的規律是,海拔每升高12米,大氣壓降低1mmHg。山腳下的氣壓計測得的大氣壓為。已知這座山的高度為1236米。山頂氣壓計的讀數是多少?多少帕斯卡?
【板書設計】
講座主題 6:內部能量
1. 標題:內能
2. 內容:
概念:物體中隨機運動的所有分子的動能與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勢能之和稱為該物體的內能。
一切物體都有內能,零攝氏度并不代表內能為零。冰與水在零度時,由于體積不同,內能也不同。
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機械能是描述物體機械運動的能量,它包括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三部分。
內能是僅考慮物體自身因素而取決于物體的溫度、體積和分子數量的能量。
聯系:兩者都屬于能量,單位都是焦耳。
3.基本要求:
(1)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
(2)試講時提出啟發性的問題。
(3)結合實際案例,拓展、延伸試講內容。
答辯題目1、分子熱運動與擴散的區別和聯系是什么?
2.內能這個概念本身比較抽象,如何解釋內能這個概念?
參考分析:
【教學流程】
第一節:新課介紹
老師演示實驗(如圖所示),觀察到當水沸騰時,塞子飛出,試管內有白色氣體出現。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推動插頭的能量來自哪里?
想知道為什么嗎?那我們來了解一下另一種能量:內能。
第二節 新課程教學
教師提問:內能是什么能量?學生思考。結合大屏幕上的圖片,問:什么是動能?什么是勢能?什么是機械能?學生回憶并回答。
(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叫動能;勢能是物體由于位置或變形而具有的能量;機械能是動能與勢能之和,這里的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教師展示一組圖片,講解分子有“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并引導學生討論內能的概念。
注意:建立內能的概念,了解內能的大小。
問題:內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引導學生分析哪些因素影響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
內能和機械能有什么區別?屏幕顯示比較。
(分子由于熱運動而產生的動能叫分子動能,由于分子間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勢能叫分子勢能。一個物體中存在著大量分子,在宏觀尺度上只研究某一個分子的能量是沒有實用價值的,我們用一個新的物理量,類比機械能,來表示全體分子的能量。物體中所有分子的動能與勢能之和叫內能。內能也是能量的一種形式,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內能是大量分子做無規則運動時能量的總和,機械能是物體整體在運動時間內的能量。)
【小組討論】
觀察:溫度越高,物體的分子運動越劇烈。
討論:一定質量的物體的內能取決于什么?
結論:內能與溫度有關: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溫度降低,內能減少。
另外內能還與物體的體積、狀態有關,同樣質量的100℃水蒸氣的內能大于100℃水的內能。
【學員感想】
當物體的溫度變化時,其內能也會變化。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試試看。找一根粗鐵絲,想辦法提高它的溫度,從而提高它的內部能量。看看誰的主意更多。
討論并練習提高導線溫度的方法。提出的提高導線溫度的方法有:用火焰加熱、陽光照射、用手搓、用手遮蓋、用腳踩拉、用錘敲擊、反復彎曲等。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是做功和傳熱;讓學生討論并列舉生活中相關事例,并進行分析、解釋,經過分析,幫助學生由感性認識走向理性認識。
從能量轉換的角度分析了兩種改變內能方式的本質。熱傳遞是能量的傳遞;功的本質是內能與機械能的相互轉化。在改變物體內能方面,功與熱傳遞是等效的。
第三階段:鞏固提升
【例子】關于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單個分子的動能與勢能的總和稱為內能。
B.物體的動能與勢能之和叫做內能
C.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的動能與勢能的總和叫做內能。
D.物體的機械能加上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的動能與勢能的總和叫做內能。
步驟 4:總結
1、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內能的大小除與物體的溫度有關外,還與質量、物理狀態、體積等因素有關;
2、熱傳遞是能量的傳遞;功的本質是內能與機械能的相互轉化。在改變物體內能方面,功與熱傳遞是等效的。
【板書設計】
講座主題 7:歐姆定律
參考分析:
【教學流程】
第一步:介紹新課程
【問題場景】
讓學生回顧上一課的探索性實驗,并提出問題:關于電流、電壓和電阻,我們得出了什么結論?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老師進一步問:這種關系是普遍規律嗎?這將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入這一節新課“歐姆定律”。
第二節 新課程教學
【制定規則】
利用多媒體展示德國物理學家歐姆,向學生介紹歐姆的生平和貢獻。19世紀初,他通過大量的實驗,得出了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為了紀念他初中物理汽化,這個定律被稱為歐姆定律。
老師給出了歐姆定律的具體內容和字母表達: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學生獨立思考并與同學交流,得出結論: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其大小與導體兩端的電壓無關初中物理汽化,加深了對歐姆定律的理解。
第三階段:鞏固提升
知二求一:在多媒體中提出一道問題:汽車大燈接在12V電源兩端,燈絲電阻為30Ω,求流過燈絲的電流。由于學生剛開始使用歐姆定律解題,教師應強調使用歐姆定律解題的步驟,如先畫出電路圖,明確已知量和所要求的量,最后根據歐姆定律解題。
第四步:家庭作業總結
1.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并總結本節課所涉及的知識。
2、思考歐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其他應用,并在下一節課中分享交流。
【板書設計】
講座主題 8:串聯電路中的電壓
參考分析:
教學過程
1. 介紹新課程
讓學生在紙上畫出熟悉的串聯電路圖。
學生畫畫,老師巡視,選出較好的畫,用投影儀放大。
問:我們已經知道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那么串聯電路中電壓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2. 新課程教學
(一)提出問題
我們知道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那么電壓定律是什么呢?
(二)假設:
學生們猜測電壓之間的關系:它們相等,從正極開始沿電流方向變得越來越小,串聯電路中各點電壓之和應該等于兩點之間的總電壓。
3.實驗設計
提示:電壓表在電路中應該怎么接?電壓表應該并聯在被測電壓的兩端。我們知道,測量電壓不能像測量電流那樣把電流表接在某一個點上。電壓表應該并聯在被測電路的“兩”點之間,測得的電壓就是“兩”點之間的電壓。
教師指導:實驗除了連接電路外,還要求設計表格記錄數據,為了使結論具有普適性,還需要更換不同規格的燈泡,再次測量電壓,看看是否還存在同樣的關系。
當學生進一步完善設計后,就可以進行實驗了。建議大家在實驗中更換不同的小燈泡,重復測量。
(四)實驗操作及數據記錄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進行檢查指導。要求學生注意儀器使用的規范性。特別是電壓表的正負極要正確連接,量程選擇合適,讀數時刻度值要清晰,做到讀數準確。原始數據要如實記錄,不得隨意更改。實驗中遇到的問題要記錄下來,以便查找原因、分析原因。
(五)總結數據并得出結論
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于電路各部分電壓之和:UAC = UAB + UBC
3.鞏固提高
在同學們討論的時候,我發現很多人用“幾乎相等”這個詞來代替“相等”,這是為什么呢?
4. 總結
情感升華總結:評價學生整堂課的表現。
思考作業: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是什么?(預覽)
探索影響動能的因素
1.標題:八年級《探究影響動能的因素》教學片段
2. 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聽時間約為10分鐘;
(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3)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在黑板上書寫;
(4)要結合實際。
參考分析:
1. 新課程簡介
問題介紹:鳥為什么會撞上飛機?介紹影響動能的因素。
2. 新課程教學
1. 做出假設
問題:哪些因素可能與動能的大小有關?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進行鋼球試驗,觀察現象
現象:當同一個鋼球A從較高的位置滾下時,物體B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較遠;當質量較大的鋼球從同一位置滾下時,物體B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較遠。
(四)實驗結論
物體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速度和質量有關。對于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速度越快,動能越大。對于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3. 鞏固練習
判斷:1.速度大的球一定比速度小的球具有更大的動能?2.在直線道路上勻速行駛的灑水車,其動能一定不變?
4. 總結
老師提問,學生總結。
5. 任務
利用本課的知識來解釋為什么鳥會撞上飛行中的飛機。
板書設計:略
牛頓第一定律
1.標題:八年級《牛頓第一定律》選段教學
2. 內容:
3.基本要求:
(1)試聽時間約為10分鐘;
(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3)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在黑板上書寫;
(4)要結合實際。
參考分析:
【試題解析】
新課程介紹
情境介紹:一輛在水平面上行駛的滑板車,在不施加任何力的情況下,滑行一段距離后就停了下來,證明了阻力對物體的運動確實有影響。
2. 新課程教學
(一)演示實驗
展示汽車、斜面和三個表面進行演示
為什么汽車在水平面上行駛一段距離后會停下來?總結:阻力影響物體的運動。
猜測:小車在水平面上移動的距離與哪些因素有關?
觀察現象:小車在毛巾表面移動得最近,在木質表面移動得最遠。
總結:路面越光滑,阻力越小,速度下降越慢,汽車行駛的距離越遠。
進一步推理,如果一個物體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就會永遠以恒定的速度運動。
(二)牛頓第一定律
根據這一推論,可以推導出牛頓第一定律:當不受力作用時,一切物體都會保持靜止或作勻速直線運動。
“沒有力量”是一個理想的狀態,包括在某個方向上沒有力量的情況,平衡力被視為沒有力的力量。
3.合并練習
一個物體躺在桌子上,如果在某個時刻刪除了所有外力,則該物體會發生什么?
4.摘要
老師問問題,學生總結了。
5.作業
咨詢信息以了解牛頓力學的建立過程。
黑板設計:略微
機械效率
1.標題:8年級的第二卷中的“機械效率”摘錄的教學
2.內容:
3.基本要求:
(1)審判講座持續約10分鐘;
(2)提出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
(3)結合現實生活;
(4)在黑板上寫入適當的文字以匹配教學內容。
參考分析:
1.新課程介紹
在生活中列出更多的“效率”,例如工作效率,研究效率等,并介紹主題機械效率。
2.新的課程老師給出了場景:
(1)一個人攜帶一桶水;
(2)起重機提取貨物;
(3)人們通過皮帶輪提取商品。
老師根據三種情況向學生提問:
問題(1):在情況下,男人和起重機完成了什么有用的工作和額外的工作?
問題(2):所有人都希望在做同樣有用的工作時做額外的工作。
問題(3):機械效率可以達到100%嗎?
學生回答和老師總結。
3.合并練習
作業的問題2。
4.摘要
學生總結了他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教師提供了其他信息。
5.作業
在生活中找到涉及機械效率并計算其機械效率的問題,并在下一班中與您共享。
黑板設計:略微
更多2020年初中物理教師資格證書面試問題:
1.眼睛如何看待
2.液體的浮力
3. 權力
4.滑動的變阻器
5.升華和冷凝
6.做一個電磁體
7.探索影響電磁體強度的因素
8.電荷之間的互動
9.液化和汽化
10.光的分散
11. 大氣壓實驗
12.可移動皮帶輪和滑輪塊
13.大氣壓
14.鑼
15.內部能量
16.磁場
17.歐姆定律
18.系列電路電壓
掃描/長按QR碼來幫助您學習考試
獲取教師考試更新
獲取教師練習測試問題
獲得老師的考試技巧
獲得過去的考試論文
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