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其公式為**物體總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為F=ma,它表述為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與作用在物體上力的大小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
牛頓第三定律的公式為F=-F′,它表示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
例題:
A. 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會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
B. 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C. 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快,需要的力越大。
D. 物體在沒有外力作用時,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答案:D. 物體在沒有外力作用時,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解釋:牛頓第一定律指出,物體在沒有外力作用時,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這個定律可以通過實驗和觀察得到驗證,例如,一個靜止在地面上的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會保持靜止狀態。因此,選項D是正確的,而其他選項都與牛頓第一定律相違背。
牛頓第二定律:力與加速度的關系
例題:
2. 一輛小車在水平地面上受到20N的拉力,如果小車的質量為2kg,那么小車的加速度應該是多少?
答案: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a,小車的加速度a=F/m=20/2=10m/s^2。
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考題:
3. 兩個人在冰面上行走,其中一個人用10N的推力推另外一個人,請問這兩個人的相互作用力是多少?
答案:這兩個人的相互作用力都是10N。因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于兩個不同的物體上,所以這兩個人受到的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1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