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進入沖刺階段的最后一個月了!初二的同學們也結束了期中考試,不管是初二還是初三,都要面對初中物理的一個重點,中考物理必知的知識模塊——杠桿!
物理課本上關于杠桿的內容不多,但相關練習想要拿滿分卻并不容易!尤其對于不注重鞏固基礎知識的同學來說,這些原本可以拿分的題目往往成了丟分題!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這節課的知識點很容易出錯,特別是對于不注重細節,不愛思考總結的同學網校頭條,經常會在相關的練習中犯錯誤!
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這節課的重點:
1、杠桿的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定點轉動的硬桿!
這里需要理解的是,這個定義提出了物體成為杠桿的三個條件:第一,它要有很強的作用,包括力量和阻力;第二,它要能繞著一個固定點旋轉;第三,它必須是一根硬桿,也就是一根不容易變形的桿!另外,生活中真正的杠桿不一定是真正的“桿”,更不是直桿。其實它可以是任何物體,直的也可以是彎的!
比如下面這些常見的生活用品,用起來都是杠桿啊!
另外,一定要牢牢掌握杠桿的五個要素!
關于支點:找不到支點的時候,就讓物體旋轉,杠桿上不旋轉的點就是支點!
關于功率與阻力,有時候很難區分,這時候你只要假設一個是功率,一個是阻力就可以了!
最重要也是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畫力臂和阻力臂!一定要注意的是,兩個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點到線的距離),而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
畫杠桿臂的過程可以分為(1.找支點,2.畫力的作用線,3.畫垂線,4.標出垂線腳和杠桿臂)。具體例子如上圖所示!
2.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需要注意兩點:第一,杠桿的平衡包括兩種情況:杠桿靜止不動,或者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以恒定的速度旋轉!
其次,無論是實驗前調天平,還是實驗過程中調天平,都是將杠桿平衡在水平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杠桿的重心在支點處初中物理模塊,從而消除自身重力對實驗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此時杠桿臂就在杠桿上,方便直接測量杠桿臂!
3、省力杠桿與費力杠桿的判斷!
這幾乎是每場高中入學考試的必答題!這看似是一道簡單的題,但有時你可能會犯錯,因為你不知道如何畫杠桿臂!
比如下圖是人體杠桿中的省力杠桿與費力杠桿的問題:
4.畫出最小功率問題:
方法是:先找到距離支點最遠的點,然后把這個點和支點連起來,再過這個點畫一條垂直線(注意要沿著讓杠桿轉動的方向畫)!
5、杠桿動平衡:
第一個,如下圖所示,我們只要畫出杠桿臂的變化過程,求出常數初中物理模塊,然后利用杠桿平衡公式,就能得到答案了!
第二種:主要包括三種情況,如下圖所示:
相關測試題目如下:
6、生活中異形杠桿存在的問題:
生活中的很多物體,其實本質上都是杠桿,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其實只要養成總結概括的習慣,這節課的知識就很容易掌握。初八的學生要抓緊練習,九年級的學生要盡快復習,對中考肯定有很大的幫助。
更多中考物理錯題的相關分析總結,可以參看下文《優等生中考物理八套錯題》,幾乎涵蓋了初中物理的所有做題方法、技巧、各種常見錯題、易犯錯、難點,非常實用,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物理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