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給出物理山東高考的所有題目,但可以提供一些例子:
1. 2019年高考物理第21題:兩帶電平行板之間存在勻強電場,若只將一個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微粒從電場中A點移到B點,克服電場力做功為W,則該微粒在A點的電勢能EPA是多少?
2. 2021年高考物理第25題: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這兩個題目都是物理山東高考中比較經典的題目,類型和難度各有不同。
此外,山東高考物理中還會涉及到一些實驗題,比如對實驗原理的考查,對數據處理方法的考查,對實驗誤差的分析等。此外,對于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的應用也是常見的考試內容。
建議咨詢相關物理老師或查看相關教輔資料,以獲取更多物理山東高考題目信息。
題目:設計一個過濾器,用于從水中去除懸浮物。
一、實驗目的:
1. 理解和應用過濾的基本原理。
2. 設計并制作一個有效的過濾器,用于去除水中的懸浮物。
二、實驗材料:
1. 不同大小和形狀的濾紙。
2. 玻璃漏斗。
3. 橡膠塞。
4. 攪拌棒。
5. 水樣。
6. 電子天平(用于稱量)。
7. 計時器。
三、實驗步驟:
1. 使用電子天平稱取一定量的濾紙,并將其放入玻璃漏斗中。
2. 使用橡膠塞將玻璃漏斗密封。
3. 將水樣倒入過濾器中,并使用攪拌棒進行攪拌,以幫助懸浮物附著在濾紙上。
4. 觀察并記錄濾紙上的懸浮物在一段時間(例如,1小時)內減少的情況。
5. 計算過濾器的去除效率。
6. 根據實驗結果,調整濾紙大小、形狀和材質,以優化過濾效果。
四、實驗結果與分析:
1. 不同大小的濾紙對不同大小的懸浮物有不同的過濾效果。一般來說,濾紙孔徑越小,過濾效果越好。
2. 攪拌有助于懸浮物附著在濾紙上,提高過濾效率。
3. 通過調整濾紙大小、形狀和材質,可以優化過濾效果,提高去除效率。
五、實驗結論:
通過本實驗,學生將理解和應用過濾的基本原理,并能夠設計和制作一個有效的過濾器,用于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實驗結果將有助于學生了解不同因素對過濾效果的影響,并為其在實際應用中優化過濾器設計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