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東高考物理考試科目包含以下內容:
力學部分:
1. 運動的描述(質點運動學)
2. 牛頓運動定律
3. 平衡狀態物體的力
4. 曲線運動
5. 功和能(包括動能定理,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功能原理)
電學部分:
6. 電場
7. 直流電路
8. 磁場
9. 電磁感應
10.交變電流
光學和近代物理部分:
11.光的折射和干涉
12.相對論和量子初步概念(如波粒二象性,光電效應)
當然,具體題目可能會根據考試大綱和歷年真題進行調整。建議你查看山東省教育招生辦公室或物理學科的相關網站,獲取更具體的信息。
題目: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從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運動,到達斜面上的某點A時,突然撤去恒力F,物體繼續沿斜面向上運動,經過一段時間后,物體又沿斜面返回至原處。已知物體運動到A點時的速度為VA,經過一段時間后速度變為VB,且VA>VB,求撤去恒力F時物體在A點具有的動能。
解答:
根據題意,物體在恒力F的作用下從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運動,到達A點時撤去恒力F。由于物體受到重力作用,因此會繼續沿斜面向上運動,經過一段時間后返回原處。
首先,我們需要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求解物體在A點時的速度VA和加速度a。
物體在A點時的速度VA可以通過運動學公式求解:
VA^2 = V0^2 + 2ah
其中V0為初速度,h為A點與底端距離。由于物體在撤去恒力F后繼續向上運動,因此加速度a為負值。
接下來,我們需要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求解撤去恒力F時物體在A點具有的動能。由于物體在撤去恒力F后繼續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受到重力作用,因此會損失一部分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這部分勢能的大小可以通過重力勢能公式求解:
E = mgh
其中h為物體上升的高度。由于物體在撤去恒力F后繼續向上運動的過程中會損失一部分動能轉化為勢能,因此撤去恒力F時物體在A點具有的動能應該小于VA^2/2m。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通過以上步驟求解出撤去恒力F時物體在A點具有的動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題目中給出的條件有限,我們只能得到一個近似解。如果需要更精確的結果,可能需要更多的實驗數據和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