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物理史部分涉及的知識點有:
1. 伽利略研究運動學和動量的主要工具是木板斜面實驗和脈搏計。
2. 牛頓在1688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里,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
3. 1842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即磁場產生電流的現象。
4. 19世紀末,陰極射線的發現與湯姆生和密立根對它的研究有關。
5. 湯姆生通過對陰極射線的深入研究,發現了電子,從而揭示了原子內部具有復雜結構。
6. 盧瑟福通過對a粒子的散射實驗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7. 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說,宣告了量子論的誕生。這一理論最終發展為核能源開發的核心。
8. 經典物理學第一次遇到重大挫折是在光電效應問題上,愛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假說成功解釋了這一問題。
以上是部分高考物理史的相關信息,僅供參考,建議查看官方文件獲取更全面更準確的信息。
題目:
假設你是一位物理學家,正在研究一種新型材料,這種材料在室溫下具有超導電性。請根據你掌握的知識,描述這種材料的制備過程和實驗結果。
答案:
制備過程:
1. 選用合適的原料,如金屬元素(如鑭、鋇等)和氧化物。
2. 將原料進行高溫熔融,形成熔融物。
3. 將熔融物冷卻至室溫,得到超導材料的初坯。
4. 對初坯進行研磨、拋光等處理,得到所需的超導材料。
實驗結果:
1. 在室溫下,該材料表現出超導電性,即在磁場中沒有電阻,電流可以無損耗地流過。
2. 在低溫下,該材料也表現出良好的超導電性,這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
3. 在制備過程中,該材料表現出良好的可加工性,易于制備成所需的形狀和尺寸。
4. 實驗結果表明,該材料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如用于磁懸浮列車、電力傳輸、電子設備等。
以上答案僅供參考,實際高考物理試題可能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