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物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考試大綱是考試的指揮棒,2016年高考物理大綱與往年相比,沒有明顯變化,新增考點內容更貼近社會現實,更貼近科學技術發展,更注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
2. 實驗題仍會以課本實驗為載體進行考查,同時更加注重物理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圖譜、實驗數據處理與誤差分析等細節的考查。
3. 高考物理的題型一般有選擇題、實驗題、多選題、填空題、簡答題和計算題等,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物理處理問題的能力等。考生在解答時既需要分析試題的測試目的,確定試題的測試內容,又需要根據自己的解題習慣和考試時間做出策略性的選擇。
總的來說,2016高考物理分析主要圍繞大綱的變化、試題題型和內容的分析等方面展開。考生在備考時,需要針對這些變化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以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績。
題目: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從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向上運動,到達斜面上的某一點時,突然撤去力F,物體繼續向上運動,最后停在斜面上的某一點。已知物體運動過程中達到的最大速度為v,最大高度為h,斜面的傾角為$\theta$,求撤去力F時物體的速度大小和物體運動到最高點時的動能。
分析:
1. 物體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受到重力mg、拉力F和斜面的支持力N的作用。
2. 當撤去力F的瞬間,物體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的作用。這兩個力的合力使物體繼續向上運動。
3. 物體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受到的合力大小為$F_{合} = mg\sin\theta$,方向沿斜面向下。
4. 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逐漸減小到零,然后反向增加到最大速度v。因此,物體先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減速運動,再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加速運動。
解題過程:
1. 物體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上運動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可得:$Fh - mgh = E_{kmax} - 0$,其中E_{kmax}為物體運動到最高點時的動能。
2. 撤去力F后,物體繼續向上運動的過程中,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sin\theta = ma$,其中a為物體的加速度。
3. 物體向上運動到最高點時,速度為零。因此,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可得:$v^{2} = 2ah$,其中h為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
4. 將上述三個公式聯立解得:$E_{kmax} = \frac{Fh}{2\sin\theta}$。
答案:物體運動到最高點時的動能為$\frac{Fh}{2\sin\theta}$。
總結:這道高考物理題考察了動能定理、牛頓第二定律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通過分析物體的運動過程和受力情況,可以得出正確的解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