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3-5包括以下內容:
曲線運動。包括曲線運動的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平拋運動及拋體運動。
萬有引力。包括行星與太陽之間的引力、萬有引力定律及其適用條件、萬有引力常量、應用萬有引力定律研究天體運動等。
功和能。包括功和功率、動能和動能定理、重力勢能和機械能守恒定律等。
動量。包括沖量和動量、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波粒二象性。包括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質波等。
原子結構。包括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玻爾的原子模型等。
原子核和比結合能。包括天然放射現象、原子核的組成、原子核的結合能等。
此外,高考物理3-5還會涉及到實驗,如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等。這些內容都是高考物理3-5的重要部分,需要考生重點掌握。
題目: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下,從斜面底端上滑到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板上。已知斜面的傾斜角為θ,木板與水平面間的摩擦因數為μ,且μ>tanθ。求物體在斜面上運動時的最大速度。
解答: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物體在斜面上運動時的受力情況。物體受到重力、恒力F、支持力和滑動摩擦力。由于物體在斜面上做減速運動,所以合外力與初速度方向相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我們可以得到:
ma = F - mgsinθ - μmgcosθ
其中,a是物體的加速度。由于物體最終在水平面上靜止,所以它的速度會逐漸減小到零。在這個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所以它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也是與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我們可以用上面的公式來求解物體的最大速度。
解得:v = (F - μmgcosθ)/(m(tanθ + μ))
希望這個例子能夠幫助你理解高考物理3-5的內容和解題方法。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