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山東卷物理包括以下內容:
1. 選修3-5:
原子物理部分:氫原子的能級結構(含躍遷),波爾理論(含躍遷),能級差與輻射頻率關系,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光的波粒二象性。
動量與能量部分:碰撞,反沖運動,動量守恒定律,碰撞中的能量損失。
振動與波動部分:簡諧運動的圖象,簡諧運動的周期(頻率),波速與波長。
2. 選修3-3:
熱學部分:分子動理論,熱力學定律(第一定律),氣體實驗定律。
此外,物理試卷還包括一些常規的物理題目,如力學、電學等。
請注意,具體的題目可能會因為閱卷標準或印刷等因素有所變化。建議參考當年的高考真題以獲取最準確的信息。
題目:
【2014年山東卷物理】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從斜面底端上滑到斜面頂端的過程中,斜面保持靜止。已知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斜面高為h,傾角為θ。試求:
(1)物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物體和斜面間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3)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
解析:
(1)物體上滑過程中,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其中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為μmgcosθ。物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摩擦力與物體位移的乘積,即:
Wf = f·s = μmgcosθ·h
(2)物體上滑過程中,除了受到摩擦力外,還受到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和拉力。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不做功,而拉力F的方向與物體位移的夾角為θ,所以摩擦力所做的功即為物體和斜面間的摩擦力所做的功。根據功的定義,可得:
Wf' = Fs·cosa = F·h·cosθ
其中,Fs表示拉力F與物體位移的乘積。由于拉力F是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所以其大小為F = (mg·sinθ + F?) - μmgcosθ。其中F?是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3)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等于各個力做功的代數和。根據上面的分析,可得:
W = Wf + Wf' = (mg·sinθ + F?)·h - μmgcosθ·h = (mg·sinθ - μmgcosθ)·h + F?·h
答案:
(1)μmgcosθ·h
(2)F?·h
(3)(mg·sinθ - μmgcosθ)·h + F?·h
注意:這個題目只是一個示例,實際的高考物理題目可能會更復雜,也可能會有更多的干擾因素需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