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十年高考物理的部分內容:
2022年的高考物理可能會考察質點的概念及意義、速度定義及意義、加速度定義及意義、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應用、牛頓運動定律應用。
2021年的高考物理可能會考察動量定量及其應用、碰撞問題、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萬有引力定律及其在天文學上的應用。
2020年的高考物理可能會考察牛頓運動定律與實驗結合、動能定理解題、動量定理及其應用、萬有引力在天文學的應用。
此外,其他年份的高考物理也可能涉及到這些知識點,可以到相關網站查詢或請教老師。
例題:
【高考物理——力學部分】
題目:一質量為$m$的小球,從離地面高為$H$處以初速度$v_{0}$水平拋出,不計空氣阻力,求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分析】
小球在運動過程中,重力做功為負值,表示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只取決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因此,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即為小球在運動到最高點時重力勢能的增加量。
【解答】
根據動能定理,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因此有:
$mgH = \frac{1}{2}mv_{0}^{2} - \frac{1}{2}mv_{f}^{2}$
其中$v_{f}$為小球落地時的速度。
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小球落地時的速度可以表示為:
$v_{f}^{2} = v_{0}^{2} + 2gH$
因此,小球在運動過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為:
$W_{G} = mgh = m \times g \times H = \frac{1}{2}mv_{0}^{2} - mgh_{f}$
其中$h_{f}$為小球落地時的豎直高度。
【總結】本題主要考查了重力做功的特點以及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解題的關鍵是理解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只取決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同時要注意題目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的關系,靈活運用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進行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