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運動學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參考系和坐標系:描述物體運動需要選擇參考系,同時為了定量描述物體的位置和位置變化,需要建立坐標系。
2. 時間和時刻:時刻是指某一瞬時,時間是指兩段時間間隔。
3. 運動學公式:包括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和位移速度公式。這些公式可以用來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4. 運動學圖像:包括速度圖像和位移圖像,可以用來描述物體運動的速度、加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
5.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包括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和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6. 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這兩種運動是常見的特殊運動形式,可以用來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上是高考物理運動學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參考系、坐標系、時間與時刻、運動學公式、運動學圖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等。
題目:一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線運動,初速度為v_{0},受到一個與運動方向相反的恒定阻力f的作用,經過時間t后,速度變為v_{t}。請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列出該物體運動的方程。
解: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受到的阻力f作用產生的加速度為-a,其中a為常數。同時,根據運動學公式,物體的位移s與時間t的關系為s = v_{0}t - \frac{1}{2}at^{2}。
將上述兩個關系式結合起來,得到物體的運動方程:
\frac{v_{t}}{v_{0}} = \frac{s}{t} = v_{0} - \frac{at}{2}
其中,s = v_{0}t - \frac{1}{2}at^{2},a = - f/m,f為阻力大小,m為物體質量。
將上述關系代入上式,得到:
\frac{v_{t}}{v_{0}} = v_{0} - \frac{- f}{m}t + \frac{1}{2}t^{2}
化簡后得到:
v_{t} = v_{0} + f\frac{t}{m} + \frac{1}{2}\frac{mt}{m}
其中,v_{t}為物體經過時間t后的速度,v_{0}為初速度,f為阻力大小,m為物體質量。
希望這個例題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高考物理運動學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