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級結論如下:
1. 整體法:系統加速度為零時,整體受恒力,整體用牛頓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和整體系統內各物體相互作用力(即系統內力)。
2. 豎直面內的運動:
a. 圓周運動:繩(不可伸長)模型中繩恰好拉直時,繩拉力為零,臨界情況時速度最大(繩張角最大)。桿(不可伸長)模型中,桿的彈力不一定是支持力或拉力,而是指向軌道圓心的拉力或推力。
b. 拋體運動: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平拋運動的時間由高度決定,與初速度無關。
3. 電磁感應中的二級結論:
a. 電磁感應問題中,當外力做功時,克服安培力做功等于回路產生的焦耳熱。
b. 電磁感應問題中,當導體棒在勻強磁場中運動時,產生的感應電動勢E=BLV(B為勻強磁感應強度,L為導體棒有效長度,V為導體棒運動速度)。
c. 電磁感應問題中,當導體棒在勻強磁場中運動時,產生的感應電流I=q/t=BLV/R(R為導體電阻),產生的熱效應Q=I^2Rt。
4. 連接體的二級結論:
a. 兩個物體組成的連接體在相同時間間隔內通過或靠近相同的位移時,由v=x/t可知,它們的初速度和加速度不一定相同。
b. 兩個物體組成的連接體在相同時間間隔內通過的位移大小之比等于各自加速度大小之比。
5. 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臨界條件:最高點和最低點速度與水平方向夾角相等(或大小相等),桿(不可伸長)模型中桿的彈力不一定是支持力或拉力。繩(不可伸長)模型中繩恰好拉直時,繩拉力為零,臨界情況時速度最大(繩張角最大)。
以上就是高考物理二級結論的一部分內容,這些結論有助于更快速準確地解題。請注意,這些結論是部分,并非全部,建議查閱相關資料獲取更多信息。
二級結論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具有明確結論的物理規律或公式。在高考物理中,二級結論通常被要求以填空題或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因為它通常不需要復雜的計算過程,只需要記住并應用特定的公式或定理即可。
例題:
在一次完全彈性碰撞中,有兩個物體A和B,質量分別為mA和mB,初速度分別為vA和vB,求碰撞后的速度vA'和vB'。
mAvA + mBvB = mA vA' + mB vB' (1)
1/2 mA vA^2 + 1/2 mB vB^2 = 1/2 mA vA'^2 + 1/2 mB vB'^2 (2)
將(1)式兩邊同時除以mBvB',得到:
(mA/(mBvB')) + 1 = (mA/(mA vA')) + (mB/(mB vB')) (3)
由(2)和(3)可以得到:
vA' = (mA - mB)vB/(mA + mB) (4)
vB' = (mB - mA)vA/(mA + mB) (5)
因此,在完全彈性碰撞中,碰撞后的速度vA'和vB'分別為vA' = (mA - mB)vB/(mA + mB) 和 vB' = (mB - mA)vA/(mA + mB)。這個結論可以直接填寫在答案欄中,不需要進行復雜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