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2016高考物理的考試內容。高考物理的考試內容是由教育部門和考試機構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要求制定的,每年的考試內容都會有所不同,因此無法準確預測。
建議您參考高考物理的歷年真題,了解考試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同時,也可以參考教育機構和教師的預測,但請注意這些預測僅供參考。
例題:
題目: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下,從斜面底端A點靜止開始運動,到達斜面頂端B點時,物體恰好沿斜面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斜面與物體的動摩擦因數為μ,斜面與水平面夾角為θ,求:
1. 物體到達斜面頂端B點時的速度大小;
2. 物體從A到B的過程中,拉力F做的功;
3. 物體從A到B的過程中,重力做的功;
4. 物體從A到B的過程中,除重力、拉力F和摩擦力外其他力做的功。
解析:
1. 物體從A到B的過程中,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由于物體勻速運動,故合力為零。根據受力分析可知,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為mgcosθ,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為μ(mg-F)sinθ。因此有:
F-mgμsinθ-mgcosθ=0
解得:F=mg(μsinθ+cosθ)
根據動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動能的增量。由于物體勻速運動,故速度大小不變,動能不變。因此有:
Fh-mgh=0
解得:h=Fh/mg
根據速度位移公式可知:
v^2=2ah=2Fh/m
解得:v=√(2Fh/m)
因此物體到達斜面頂端B點時的速度大小為√(2Fh/m)。
2. 物體從A到B的過程中,拉力做的功為:W=Fh=mg(μsinθ+cosθ)h
3. 物體從A到B的過程中,重力做的功為:W=-mgh
4. 除重力、拉力F和摩擦力外其他力做的功等于物體機械能的增量。根據動能定理可知:W-mgh-Wf=ΔE
解得:Wf=W-mgh-ΔE=mg(μsinθ+cosθ)h-mgh=mgμ(sinθ-cosθ)h
因此物體從A到B的過程中,除重力、拉力F和摩擦力外其他力做的功為mgμ(sinθ-cosθ)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