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公式高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壓強:p=F/S
液體壓強:p=ρgh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功:W=FS
功率:P=W/t
機械效率:η=W有用/W總=Gh/Fs
歐姆定律:I=U/R
焦耳定律:Q=I2Rt和導出公式(電功、電功率等)
此外,還有串聯電路的特點、并聯電路的特點、電功、電功率等公式。這些公式在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對于初三學生來說,應該熟練掌握。
請注意,公式中的字母代表不同的物理量,這些物理量的含義需要在學習過程中逐步了解。在應用這些公式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代入合適的數值進行計算。
ρ=m/V(密度 = 質量 / 體積)
下面是一個關于過濾的例子,使用這個公式來解釋過濾過程:
問題: 一臺過濾器過濾掉水中較大的顆粒物。
假設條件:
水的初始密度為ρ(例如,我們假設ρ = 1克/毫升)。
過濾器能夠去除的顆粒物最大直徑為D(例如,過濾器可能能夠去除直徑大于50微米的顆粒物)。
過濾器每次過濾后,收集到的顆粒物質量為m1,收集到的水體積為V1。
步驟:
1. 初始時,水的密度為ρ,這意味著每毫升水中含有大約ρ克物質。
2. 當顆粒物進入過濾器時,它們會占據過濾器的空間,使得過濾器內剩余的水體積減少。例如,如果一個顆粒物直徑為5微米,那么它可能會占據大約V1/100毫升的空間。
3. 由于過濾器每次過濾后收集到一部分顆粒物和水,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收集到的質量和體積來計算過濾后的水的密度。假設收集到的質量為m1,體積為V1,那么過濾后的水的密度將是(m1 - m)/(V1 - V),其中V是過濾器內剩余的水的體積。
4. 由于過濾器會重復進行過濾過程,每次都會減少剩余的水的體積,因此最終的過濾后的水的密度將接近ρ減去進入過濾器的顆粒物的密度。
答案: 根據上述假設條件,最終過濾后的水的密度將接近ρ減去進入過濾器的顆粒物的密度。由于顆粒物是逐漸減少的,這個差值也會逐漸減小。
這個例子可以幫助你理解過濾過程以及如何使用物理公式來描述它。希望這個例子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