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高考物理科目涵蓋了力學、電學、光學、熱學等知識,主要涉及以下幾個章節的內容:
1. 力與物體的平衡:主要考察物體的受力分析和物體的平衡問題,例如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等。
2. 牛頓運動定律和實驗:考察牛頓第二定律和該定律的應用,例如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和外力。
3. 動量和沖量:考察動量和沖量的概念和應用,例如動量守恒定律及應用。
4. 能量和能量的轉化:考察功和能的關系以及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
5. 電場和磁場:主要考察電場和磁場的基本性質以及電場和磁場對電荷和電流的作用。
6. 電路:考察歐姆定律和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7. 磁場和電磁感應:考察磁場和電磁感應的基本概念和規律。
8. 光的折射、反射和干涉:考察光的波動性質和應用,例如光的干涉和衍射現象。
9. 熱學基本概念和規律:考察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平衡方程等。
請注意,以上內容僅是1986年高考物理的部分知識點,具體的考試內容和難度可能因地區和學校而異。
題目:一個質量為5kg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個大小為20N的水平外力作用,沿著與水平方向成30度角的方向運動了10m。求物體與地面間的摩擦系數。
分析:首先根據題意畫出物體的受力圖,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再根據摩擦力公式求解摩擦系數。
解:物體受到的外力為F = 20N,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為F1 = F cos30度 = 20N × cos30度 = 17.32N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f = μF1 = μ(mg - F1) = μ(50 - 17.32)N
根據運動學公式可得v = 10m/s,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a = 2m/s2
根據運動學公式可得x = vt + 1/2at2 = 15m
由于物體在水平地面上運動了10m后停止運動,因此有x = 15m < 10m
所以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小于最大靜摩擦力,物體與地面間的摩擦系數μ < μmax = 0.5。
答案:物體與地面間的摩擦系數小于最大靜摩擦系數,因此物體與地面間的摩擦系數可能為μ < 0.5。
這個例題可以幫助考生理解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的應用,以及如何根據題目中的條件進行推理和分析。考生可以通過這個例題來過濾掉一些簡單的題目,提高解題效率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