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大招筆記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極值法。在臨界點或臨界狀態分析物理問題,能夠找到使物理狀態和量值達到最值或極值的條件。
整體法。把彼此聯系、相互作用但分別受力的幾個物體當作一個整體來研究,將幾個物體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的方法稱為整體法。
對稱法。利用物理現象中的對稱性,在分析具體問題時,化繁為簡,是一種最簡明、最直觀的解題方法。
圖像法。通過圖像來表示物理過程和物理量之間的關系,能形象地表達物理規律,直觀地反映一些難以用語言或文字表達的規律或現象。
互換法。有些問題涉及不同的物體,但它們的運動過程既相似又可相互替換,這時可利用互換法分析求解。
極端推理法。運用極限思維,通過取極限的方法,往往可以得出一個簡單明了的結論。
隔離法。將涉及的全體物理狀態、物體或過程隔離出來單獨進行研究的方法稱為隔離法。
逆向思維法。逆向思維是解答物理問題的一種重要方法。
請注意,這些大招需要你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和運用,同時也要結合具體的問題去分析和實踐,才能更好地掌握和應用這些方法。
題目: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從高度為$H$的斜面頂端自由下滑,到達斜面底端時速度為$v$。已知斜面長為$L$,斜面的傾角為$\theta $,求小球到達斜面底端時的動能和重力勢能變化。
解題思路:
1. 確定小球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根據運動學公式求出小球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 根據動能定理求出小球到達斜面底端時的動能。
3. 根據重力做功情況求出小球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重力勢能變化。
解題過程:
1. 小球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為自由落體運動,根據運動學公式有:
$H = \frac{1}{2}gt^{2}$
$v = gt$
其中$g$為重力加速度,$t$為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
2. 小球到達斜面底端時的動能為:
$E_{k} = \frac{1}{2}mv^{2} = mgh + \frac{1}{2}mv^{2}$
其中$h$為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位移,根據幾何關系有:
$h = L\sin\theta - \frac{1}{2}gt^{2}$
代入數據可得:
$E_{k} = \frac{1}{2}mv^{2} = m(gH - L\sin\theta) + \frac{1}{2}mv^{2}$
化簡可得:
E_{k} = \frac{mgH}{2} + \frac{1}{2}mv^{2}
3. 小球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重力勢能為:
$E_{p} = mgh = mg(L\sin\theta)$
答案:小球到達斜面底端時的動能為$\frac{mgH}{2} + \frac{1}{2}mv^{2}$,重力勢能變化為$mg(L\sin\theta)$。
注意:以上解題思路和過程僅供參考,具體解題過程可能因實際情況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