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物理試卷分析如下:
1. 試卷結構與題型特點:2013年的高考物理試卷整體結構與去年相同,題型為選擇題、非選擇題。題型特點鮮明,選擇題直接切入重點,考查主干知識,如牛頓運動定律、動量、能量的綜合應用,以及電學實驗等;非選擇題更加注重對學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考查。
2. 重點內容考查:重點考查了牛頓運動定律、動量、能量的綜合問題,這部分內容難度不大,但需要學生有清晰的物理過程和正確的受力分析;對于電場和磁場的選擇題,重點考查了帶電粒子在電場和磁場中的運動軌跡,以及根據圖線求參數的問題,難度適中;對于選修3-5中的動量守恒和原子物理的考查,難度較小。
3. 實驗題特點:實驗題主要考查了力學和電學兩個實驗,力學實驗主要考查了平衡摩擦力、測量長度、測量力的方法,電學實驗主要考查了滑動變阻器的接法、電流表的內外接法及讀數等問題,同時考查了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某用電器的電阻的實驗方法。
總的來說,2013年高考物理試卷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略有提升,更加注重對學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考查。同時,試卷的難度適中,有利于高校選拔優秀人才。
例題:【2013全國高考物理試題(課標卷)】
【題目】(多選)一列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波速為v=4m/s,頻率為f=1.5Hz。在某一時刻,圖示位置的質點A恰好處于平衡位置,且向上運動,而此時刻前在該時刻質點B剛好到達波峰位置。則
A.這列波的波長為2m
B.這列波的波長為4m
C.質點B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下
D.質點B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上
【分析】
本題考查了簡諧橫波的傳播規律,根據波形圖分析波長、波速和周期的關系,再根據質點的振動方向判斷波的傳播方向。
由圖可知,波長為$4m$,由$v = \lambda f$可知,$\lambda = 4m$;由題意可知,質點B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上,再根據波的傳播方向與質點的振動方向的關系可知,質點A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下。
【解答】
A.由圖可知,波長為$4m$,故A錯誤;
B.由題意可知,$\lambda = 4m$,故B正確;
C.由題意可知,質點B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上,故C錯誤;
D.由題意可知,質點A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下,故D正確。
故選BD。
【例題分析】簡諧橫波傳播過程中,介質中各質點的振動都是簡諧振動,其振動方程為$y = A\sin(\omega t - \varphi_{0} - \varphi_{1})$,其中$A$為振幅,$\omega$為圓頻率或角頻率,$\varphi_{0}$為初始相位或初相點。當質點A處于平衡位置向上運動時,說明此時刻前在該時刻質點B剛好到達波峰位置,說明此時刻前質點B已經振動了一段時間。因此可以判斷出這列波的周期為$T = \frac{1}{f} = 4s$;再根據波形圖可以判斷出波長為$4m$;再根據質點的振動方向判斷出質點B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上。因此本題中AB選項正確。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在簡諧橫波傳播過程中,介質中各質點的振動都是簡諧振動;當質點處于平衡位置向上運動時,說明此時刻前在該時刻質點已經振動了一段時間;再根據波形圖可以判斷出波長和周期的大小關系;再根據質點的振動方向判斷出波的傳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