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高考2017年全國三卷物理的試卷內容,建議購買相關書籍或咨詢教育界人士以獲取更具體的內容。
題目:
(本題滿分12分)
1. 用細線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點,用直尺和彈簧測力計測量出橡皮筋的原始長度L0,并記錄下來。
2. 將橡皮筋的另一端拴在質量為m的物體上,讓物體B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3. 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橡皮筋,使橡皮筋被拉伸的長度達到L,并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
4. 小華認為實驗過程中橡皮筋的形變可能存在伸長和收縮兩種情況,因此他建議將橡皮筋拉伸到L后保持不動一段時間,看是否有力的作用。
1. 小明在實驗中,為什么要讓橡皮筋被拉伸到L?
2. 小華的建議是否可行?請說明理由。
3. 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橡皮筋的彈力與伸長量的關系。
答案:
1. 小明讓橡皮筋被拉伸到L是為了保證橡皮筋在彈性限度內發生形變,從而得到準確的彈力與伸長量的關系。
2. 小華的建議不可行。因為橡皮筋在拉伸到L后保持不動一段時間,橡皮筋可能已經超過了彈性限度,發生了永久形變,此時不能準確測量彈力的大小。
以上是一個高考物理試題的例子,這個題目考察了學生對彈力與伸長量關系的理解,以及實驗設計和數據處理的能力。希望這個例子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