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解題思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靈活使用基礎知識:對高中物理的基礎概念、定理、定律和公式等的理解要達到一定的水平。這些知識是解題的基礎,需要靈活運用。
2. 分析問題結構:要學會分析問題結構,將復雜的問題分解成若干部分,并找出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建立物理模型,尋找解題方法。
3. 掌握解題步驟:對于每一個題型,都應該掌握其解題步驟和思維方式。
4. 總結解題方法:常用的解題方法有整體法、隔離法、圖象法、等效法、估算法、類比法等。要不斷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物理問題,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5. 培養解題習慣:解題要規范,尤其是對一些選擇題,要大膽嘗試,培養自己主動探求答案的勇氣和膽識。
6. 加強思維訓練:通過大量的練習題來加強思維訓練,提高解題能力。
7. 理解并運用相對性:物理是一門研究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與運動的科學,其中涉及的量既有絕對性又有相對性。在解題時,要理解這些量的相對性,才能正確解題。
這些思維方法需要你在學習和解題過程中逐漸體會和掌握。
題目:一個質量為5kg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個與水平方向成37度角斜向上的拉力作用,拉力大小為20N,物體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因數為0.2,求物體在水平地面上移動10m所需的時間。(已知sin37度=0.6,cos37度=0.8)
解題思路:
1. 確定物體的受力情況:重力、拉力、摩擦力。
2. 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初速度為0,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3.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建立方程組,求解時間。
解:
設物體加速度大小為a,則有:
Fcos37^0-f=ma (1)
f=u(mg-Fsin37^0) (2)
x=v0t+1/2at^2 (3)
其中v0=0
將(1)式變形得:a=(Fcos37^0-u(mg+Fsin37^0))/m=(200.8-0.2(510+200.6))/5=4m/s^2
帶入(3)式得:10=4t+t^2
解得:t=2s或t=-5s(舍去)
所以物體在水平地面上移動10m所需的時間為2s。
這個例題展示了高考物理解題思維中的受力分析、運動學公式應用、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以及方程組求解等步驟。通過這個例題,您可以了解高考物理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